3253_副本.jpg

《古印度文明及宗教史考(一)》

 

序言:

 

這是長篇的歷史學術性文章,雖說我如今非宗教中人,寫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以前被我帶領一起同修的好友的一種回饋。

 

我發現現在的人對宗教尤其是佛教信仰存在著許多錯誤認知,故此按照學界歷史從客觀角度整理,順便再饗以大眾。

 

然而整理佛教文獻又不能不考鑑印度本土宗教歷史,因為這些宗教對佛教的影響巨大。

 

或許你會問,中華文明史都已經知道不完,為什麼我們要知道印度文明史?這是因為在我們已經知道的中華文明史當中,悄悄併入了不少來自印度的文化,而這些文化中夾雜著某些特殊信息,在不知覺中影響了我們華裔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

 

但我們絲毫不易察覺,也不太可能察覺,而這些信息概念又是如此廣泛和深刻的影響了我們中華民族世代,也讓接觸者,或說我們的後裔覺得有些事情的進行模式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因為中華民族一向以來不太習慣應用辯證思維來逆向反思事態,或者懷疑事情的真相是不是這樣。

 

理解了一些因素,就容易察覺和釐清一些根源上的問題,根源上問題釐清了,思緒上就不會搪塞,思緒通暢了,頭腦就清晰了,清晰了再回看事情角度就不同了。有時一些議題看似簡單,但卻要花費數年的時間去探索、去尋求、去思考、去消化、去印證、然後才去整合,最後用最簡短的方式把要點整理出來,其實很不簡單。

 

人類在懂得探索之前,也許要付出半輩子的人生親自走一條看不清前方的道路。能整合出印度宗教,佛教的輪廓自然清晰,佛教在漢代傳入中國大陸後直接影響了道教的內涵心法和發展趨向,以後有機會再整肅道教課題自然就容易多了。

 

當然,我不是最專業的,有不專精之處,還望更專業的多多提點,小弟我感激不盡!

 

下來文章直接進入第一章正題,我們先看看一個極度不重視歷史的國度是如何來詮釋歷史的。

images.jpg

1.《不重視記載歷史的印度》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除了古中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就是古印度,但印度文明的傳播也影響中國深遠,尤其體現在宗教信仰方面,因此身為中華民族不得不從事實角度去厘清一些錯誤觀點。

 

古印度文明曾包括今印度共和國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南部部分地區和尼泊爾。而印度河則是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

 

研究古印度史料是非常困難的。這主要是由於,印度方面本身不重視對於歷史的記載;不少硏究印度史的學者都苦於印度歷史文獻的匱乏,例如中國著名的印度歷史專家林承節在他的著作《印度史》(三民書局出版)序言中這樣寫道:印度本國於歷史的研究,都是到了一九四七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後,才特別加以留意。

 

而在此前的「英國殖民時期」,再之前的「莫臥兒帝國時期」,都是異族入主印度,並不鼓勵印度人硏究自己的歷史;印度人又沒有構造起一種有效的保存重大歷史事件的制度。

 

11世紀到過印度的穆斯林學者比魯尼(Al-Biruni)評論說:“印度人不十分注意事物的歷史次序;他們在述說國王的年代系列時是漫不經心的,當要他們非說不可的時候,就困惑起來,不知說什麼好,他們總是代之以講故事方式來替代。

32532535235.jpg

1A《史詩神話歌集》

 

比魯尼的話是非常接近於事實的。在印度不存在類似其他國家的相對可靠的官方史書,卻存在著大量印度詩歌、宗教典籍、文學作品和民間神話傳說;許多歷史事件就混雜在這些東西裏面流傳下來,因為印度人沒有保存文獻於後世的習慣,相關資料多靠歷代口傳保留下來。

 

所以關於古印度歷史的史料,必須從各種來源中搜集,有時甚至要到他們的史詩文學、宗教和自然科學著作中去考證古代印度的歷史事件。甚至印度各地歷代王朝圖表年份的記載都不可靠,而且同樣夾雜在其他各種典籍中。套一句現代話,就是過於“碎片化”。

 

要算最著名的此類作品是完成於12世紀的《諸王流派》或譯為《王河》,這是一本「喀什米爾」的王朝編年史,以「喀什米爾」地區的歷史為中心。此書可能是由作者(迦爾訶那)根據王室檔案編輯而成。

 

但對於12世紀以前幾個世紀的記載堪稱「信史」(出土文物記載);但是它對更古老時期的記載的可靠性卻很低,比如它竟把「喀什米爾」諸王的世系上溯到西元前20世紀。

 

一些介於史實和傳說之間的歷史故事,如「吠羅曼伽本行」、「勇健王九所行贊」等等,尤其是「比爾訶那的長詩」中的《遮婁其王朝史》。詩中“演義”性質比較濃厚,但裏面仍然反映一些歷史事件。

 

所以這一點讀者必須要清楚,古印度的傳統都極其重視宗教文化、詩歌、文學,但這三種都融入了大量的神話故事,神話和印度脫離不了干係。這一點猶如中華文化三皇五帝至夏、商時代一樣(甲骨文時代),充滿大量神話故事,卻模糊了真實歷史。

3124132.jpg

1B《史詩的傳承記憶》

 

但相對於華夏古史而言,印度也許還要更糟糕,因為華夏古史更多是斷層,而且印度後來有了文字,也沒有「史官」作為記錄,因為他們不熱衷於單純的歷史記載。

 

或者應該這麼說,印度不是不記載歷史,因為他們沒有所謂的“史官記錄”的作息,卻把歷史都融入了史詩歌集,忽略了純粹史記式的記載,由此也容易把確切的年代和細節給忽略。但不由人類不佩服的是,以“詩歌語言功能”代替大量“文字功能”的傳奇,這一點又不是咱們「華夏文化」所能及的。

 

另外,印度神話也是出了名的紛繁複雜,雖頗具體系,但來源複雜,且經過多層面貌的歷史演變,往往又變幻莫測,撲朔迷離。如果要將之切割,大致可將其分為:遠古文明時期(不可考)、吠陀時期、大史詩時期、往世書時期。

 

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西元前第三千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逾今5千多年),通常以其代表遺址所在地「哈拉帕」(在印度西旁遮普)命名,稱為「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在達到相當發達和成熟的情況下,由於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終徹底消失。 (待續)

 

13/02/2020      龍爺。

 

 

 

arrow
arrow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