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曼(佛教的無靈魂論)

阿特曼》(佛教的無靈魂論)

很多人不知道啥是「阿特曼」Atman,其實在古印度巴利語又稱之為「補特羅」Pudgala「阿特曼」Atman是印度梵文,它其實是指自我人我神我甚至梵我的意思,簡單直接的譯成中文就是「靈魂」的意思

印度史上除了順世論教派佛教等少數幾種宗教哲學外幾乎所有的印度宗教或哲學都直接或間接地承認世界上存在著一個潛存不滅、絕對永恆的精神實體“阿特曼”常見)

但是據《阿含經》中記載,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是不承認有靈魂這東西存在的。但和「順世論教派認爲的人死後一了百了完全沒有“靈魂”和“輪回”的斷滅論(斷見)又不在同一檔次。

據現代各種文字和視頻的信息說,佛陀 沒有看到人死后,有一個所謂靈魂的東西飄出來。


一般人認爲佛經中説的「諸法無我」的“我”是指人的肉體(假我),如果是這樣的話,「諸行無常」也已經足夠解釋這個身體的壞滅。這裏用到諸法和「無我,其實就是針對婆羅門教大我神我」及「梵我常見,而並非小我假我

後來又看到一齣視頻說:「諸法無我」其實也可以簡稱為「法無我」,此「法」是氾指 情緒和感受 的意思。我頓感納悶!因爲感受和情緒皆在「五蘊」(色、受、想、行、識)的範圍内,「巴利阿含」上一般皆用「五蘊非我非我所」這種原創名詞,從未看過有把「五蘊」說成「諸法無我」或「法無我」的,兩者差別實在太大,讓人更混淆模糊了。

我覺得悉達多不是妄語者,沒看到當然説沒有。至於其他人有沒有看到,並不在這問題之列。但佛陀不否定婆羅門教「輪回論,看來像在破除「順世教派「斷滅論(斷見)。但問題是,既然無我,那是誰在輪回?誰承載習性業力?這無疑造成矛盾,更是造成後来部派屢次分裂的最大“元凶”(已經是事實)。


我曾就此問題詢問過某南傳道場的比丘,但確實被告知這問題限定在他們的戒律中。老實説我不清楚斯里蘭卡、緬甸、越南、老撾、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僧侶是否同受此戒,也沒想追究。

我的觀點是,我覺得在當時有著種姓制度的印度,佛陀當時的弟子以吠舍(士農工商)及首陀羅(低等工人奴隸)為主,刹地利(統治階級)較少,高等種姓的婆羅門(神權階級)當然最少甚至可能沒有。

主要原因是,統治階級或皇族大多受制於神權階級(洗腦),而且彼此屬於高階種姓,接觸的機率極高。對低種姓族群的排他性較大,不可能和其他種姓平起平坐。

當時的印度除了「婆羅門」和皇族懂得應用文字(婆羅門梵文)外,絕大多數是文盲,低種姓不允許學習高等的梵文文字。而且當時還沒有發明用葉子記載文字,梵文一般僅用於皇家石刻記載。

當時的人們只知道「婆羅門教」,這教派是提倡「輪迴論」的,因為「輪迴」和「種姓制度」都是「婆羅門」的發明。

如果佛陀承認有個東西叫靈魂(阿特曼),那就和「婆羅門教」差異不大。別忘記「婆羅門教」的存在遠比新興的「佛家」早了一千多年,已經被印度人普遍的接受。

再說,印度人的信仰一般比較相信及依賴神明的接度力量才能轉世或融入梵天或成為仙人,如果告訴他們修行衹能百份百靠自己,無法依賴神明力量的救度,他們也不一定願意。更何況告訴他們沒有所謂的靈魂。所以印度低等百姓加入佛家團體可能僅僅是因為身份被認可和提高。但這也破壞了「婆羅門」訂下的「種姓制度」規則。

據經典中記載,佛陀曾經用蠟燭比喻靈魂和轉世。即一個蠟燭的光,在蠟燭燃燒殆盡後,另一個蠟燭被點燃。這過度期間究竟有沒有一個靈魂的載體佛陀倒是沒直接提到。

未免這些印度百姓不停的盤問,佛陀因此制定「十四無記」的戒條。凡舉相關人死後有沒有「阿特曼」的問題一律不得詢問。詢問也不于以回答。而且,凡説有靈魂者即是「常見」,説無靈魂者即是「斷見」,「常見」和「斷見」都是犯下“邪見”。在這極度嚴厲的限制情況下誰還敢妄自談論這問題?

但後來有了民間專用的摩揭陀語後稱巴利文字及「貝葉經」被發明後,上座部諸多長老結集而成的「阿含」佛經上卻大量記載佛陀前世如何修行積攢功德資糧的故事,以及經典中天人如何請法,如何感恩天人的護持,功德迴向天人等事。這不是等於變相的承認有個“靈魂”在“轉世”嗎?難免讓人覺得矛盾。但在這充斥著大量鬼神故事兼混雜著史詩歌集的年代,「阿含經」內容有沒有被篡改加入其它鬼神天人的元素實在無法考據,因為離開佛陀年代那沒文字,事事用口述唱歌的年代過於遙遠。

據記載,佛教僧團第一次閙分裂就是「說一切有部」和「犢子部」,也就是爭辯有沒有「阿特曼」才鬧分裂的,可見茲事體大。據説後期「大乘唯識宗」和「中觀學派」的成立也是因爲要圓成此項缺憾。

兩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假定佛陀阿拉漢入涅槃後而有知,不知會如何看待此事。

我的觀點是,如果引用現代的物理論來解釋也許就方便多了。例如「光」的傳遞可以是「粒子」也可以是「波頻」。據說當你用肉眼去觀看時卻無法看到它的「粒子」或者説它呈現於「波頻」的狀態,當用科技拍攝時,它又呈現出「粒子」而不是「波頻」。等於不能把它定義為「常見」或者是「斷見」。

又例如遠古時期,因為太陽下山後世界一片黑漆,但晚間樹木被雷電劈中而著火,又可以呈現出光明。這說明光明不是一種「常見」也並非一種「斷見」。

又或許可以用手機信息的傳遞來解釋更恰當。我們以「波頻」為“載體”,以文字信息為人類的“業力或習性”。例如「甲」在愛爾蘭而「乙」在新加坡,衹要彼此在訊號區域,手機信息就能在約一分鐘內傳遞。

你説你能看到有某種文字被手機發射出去嗎?如果説,那遠在千里外的彼此卻又能通過文字明白,彼此間在溝通著什麼信息。你説到底是有還是無?他們之間的波段傳遞,是「常見」還是「斷見」?所以說常或說斷都沒有意義,因為信息是真的發送過去了。

第四種,也可以用水滴、大海、蒸汽、氣體、雲、霧、雪、冰塊來比喻。水是可以完全呈現不同的形態,它可有形可無形,可固態可液態可氣態,可見可不見,可聚又可散,隨順因緣變化無常。然而從科學角度論,無論它呈現何種狀態,它的H20元素特性又可以不變,非「常」亦非」,你説它到底算什麽?

所以,在那種姓制度又多數文盲沒啥科技教育的時代,佛陀用兩支蠟燭和間中傳遞的光去比喻已經是相當高明了不是嗎?這無疑是巧妙的超越了兩個極端的“中道”哲學。

按我對「十二因緣」的理解,加上個人觀點的推理,這轉世的主因「有結」(業或習性)它本身就是一種加上了信息載體。它不是某種「常見」亦不是某種「斷見」。它僅僅是人身五蘊的一種慣性錯覺”罷了。

轉世到低界地獄、鬼道、畜牲或高界天人之時,就已經呈現出在另一個世界的新生。“祂們”都有「六觸入處」(眼耳鼻舌身意),當然有「五蘊」(色受想行識)當然可以觸摸自己,而並非是如煙如幻,且有自己的世界。差別在於痛苦或喜樂的多寡罷了。至於他們有沒有特殊神通,可不可以穿過異度空間和另一個低维世界的天人聯繫,我想應該是可以的。和人類的高維度禪修者及通靈者透過腦波溝通信息,我想仍然是可以,佛經就有一堆天人來聼法的事跡,但對更高維度的天人或更低维度的普通人就不得而知了。

但在印度被「婆羅門」直接承認有靈魂的倡議下,加上後期印度教的僧侶融入佛教後,帶入他們的鬼神史詩歌集傳統觀念,加上佛家在阿育王之後被改變了經典內涵,後來演變及「大乘菩薩道」滿天神佛的發展,就不是沒有軌跡可循的事了。

大乘菩薩道雖也極度倡議無常無我但後期的净土宗卻是有一個“永恆”的“極樂世界”存在的。並且各大諸佛和各大菩薩皆有自己的常住净土。這無形中又走回印度吠陀、奧義(常見)的老路了。

話說,當年此事可大到足以分裂整個僧團,難道數千年後的我們仍然要像鴕鳥把頭埋在沙土內當啥事都沒發生一樣嗎?

此文章僅讓現代人對於兩千多年前佛陀説沒有靈魂的迷思提供的一個腦補空間,這是鄙人僅能做到的。因不忍看到現代社會還願意學習原始佛法的人見到這個問題時(遲早見到)依然是衹能藏匿在心而永遠無法釋懷而成為無法精進下去的致命死穴

同時最近已出現某宗教開啟網絡視頻以此為攻擊點破壞正統佛法。對於這種有心者,試問大家以後還要如何去建立信心?更重要的是讓真正的解脫道行者的矛盾心態得到永久化解。套用《阿含經》一偈:「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生,滅故彼滅」,願大家再無疑慮。

2024年5月25日   龍爺(憨默散人)

文章標籤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