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谈利益part 4(犹太人谈利)
不久前我看过一个视频,讲的是一个在1941至1945年,纳粹德国大屠杀时期,以难民身份逃到中国上海避难的犹太人后裔,这位犹太女士带着孩子从中国回到以色列(犹太祖国)定居的片段。
那时候,他和邻居孩子借了一本犹太词语卡带以便学习,在奉还的时候,邻居的12岁孩子竟然要和他收取20元以色列货币的租借费。她很惊讶的问孩子:「你不是该帮助你的邻居吗?」
孩子说:「别说是邻居,就算你是我亲人,我也没有义务帮助你的,以色列人的一切付出是要有代价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女士瞪大眼睛说:「这样吧,孩子,我只付你10元怎样,因为这个卡带是旧的,不值得这么贵!」
小孩说:「不行,这是我千辛万苦求父亲给我买下的,为此还帮了父亲不少忙。」
女士说:「那也不过是你父亲出去买,又不是你出去,何必那么计较呢?」
孩子说:「你管我怎么买的,我父亲出去也要开车也要油钱,还花时间啊!」
女士最后还是给了20元以币。然而这件事让女士彻夜难眠,心想如果以华裔的角度来看,这孩子似乎也太现实了些,这和华裔古代宣扬的种种儒家美德如仁爱、情义、互助、舍得、关怀几乎粘不上边。
你可以说这孩子已被大人教坏而变得无情,动辄讲究利益。但撇下成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犹太人的精神也确实是如此啊,在幼小时期已经被灌输凡事都要靠自己,不乞求别人的同情和怜悯。
而中国人儒家思想也不是没有缺点啊,例如困难时总不设法靠自己突破,习惯于求人帮忙施舍,可一旦翻身后却又往往见利忘义,就算借了也不一定会讲信誉奉还。
而做孩子往往受父母溺爱宠惯而不能吃苦,靠惯父母无法独立创业,不会爱惜金钱,富二代大肆挥霍,没有奋斗精神,遇事自暴自弃,而且脾气更糟。
大人有时又爱心过于泛滥,迷信能施舍会得到更多福报,捐献巨款于错误对象,导致一些团体不事生产,有钱的喜欢他人拍马屁,有些又不务正业,喜欢用谄媚奉承求财等等。
这位太太思前想后,决定让孩子开始学习犹太精神,更要孩子不能光读书,也要兼拨出时间帮忙做家务。到学校上课之余,还要设法把母亲做的饼干卖出去。
甚至在回家途中沿街叫卖,小小年纪受尽人间冷软,看尽他人脸色,知道钱不好赚,所以对金钱很珍惜,没有必要绝对不会随意花费。
撇开宗教信仰,犹太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1)重视理财教育和独立成长。
2)尊重知识,认为知识即是财富。
3)相信凡得到前,自己必先付出。
4)凡事先谈利益,将利益摆在头一位。
5)不轻易屈服于人,不轻易相信权威。
6)天下没有不劳而获,永不抱侥幸心理。
7)注重诚信,喜欢以现金交易,几乎不负债。
8)懂得质疑和思维辩证,从多方角度思考问题和发问。
9)永无止境的包容和文化吸纳,加以想象和改变创新。
10)尊重商家的定价,买东西从不讲价,但绝对货比三家。
11)精明花费,同样可用的东西,不会刻意追求名牌,不挥霍,不浪费。
12)有困难一定靠自己想办法,不会困于常理,而是另辟蹊径,没必要决不求人。
在这种务实的精神与生活方式熏陶下,如今她的孩子已经是大企业的创办人,身家上亿。虽然如此,但不表示一个成功的犹太人不会回馈社会,但他们的回馈不会是多余的锦上添花,而是深入赤贫阶级的雪中送炭。
其实希伯来人(犹太别称)并非天生聪慧,而是他们的历史、环境、经验和教训的累积,导致他们必须学会在务实中求变、务实中求变、务实中求变!
全球犹太人极少,但他们不是精英就是富豪,他们决不会不谈利益!
26/10/2017 龙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