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含角度談人性的五蘊養成

【從阿含角度談人性的五蘊養成】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一個人窮畢生的「認知」仍有著很大的極限性,但這並不可悲,可悲的是人類容易錯將極限當成是無限。

年輕時的我總認為,人生如果經歷重大疾病或生死考驗後會在一定程度上變得更好更豁達更有智慧。然而事實未必如此,宗教與人生歷練只能改變人性於局部及一時,而無法改變更多,另一種改變是完全喪失原來記憶,變成另一個人。

人類會挾帶惡意變老,但不會因為老而生出善意!換句話說,人性的惡不會隨著年齡而有所改變!所以說是“壞人變老”而不是“老人變壞”。

人類歷經巨變後,這種人可能因此而豁出去,變得更壞更毒更兇狠更冷血甚至更負面。否則當年經歷世界大戰劫後餘生的士兵應該個個都成聖成賢才對!

話說當年悉達多太子證悟「四聖諦」後,其實只願意寂靜入滅而並不願意傳授他的領悟。那是因為他所證悟的,對於人類人性「五蘊的自我覺察」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勸人改變和勸人為善的行為,雖然看似充滿慈悲,但仍然不出滿足於“自我良好”的一廂情願。因為即便是站在善的一面仍舊逃不出想要改變他人的五蘊擺佈,這種行為當然不離煩惱痛苦。

按《阿含經》所述,人類之所以有無盡的煩惱痛苦及不停的轉世輪回並不是因為受到某種善惡因果輪回業力或某種詛咒所制約,而是因為無法在其一生的歷練當中察覺到「五蘊習性」在多世輪回中的「養成」及對人類心性的頑強操控,反而因此越陷越深窮盡歷劫轉世更無法自我擺脫!

因此說,「五蘊習性」才是人類無法自由的頑固泥淖(無法擺脫煩惱痛苦輪回)!因此才說《阿含經》中的“原始”「解脫道」才是真正的“自由道”!

人類無法在人生歷練中改變思維和習性那是因為受到「五蘊習性」養成的「自然反應」或「習慣性業力糾纏」所影響。這種力量可以強大到無法讓人「覺醒」,因此無力自我改變。反過來說,想主動改變自己習性和思維的人其改變過程必定是經過極度的拉扯掙扎和痛苦的!《阿含》的「解脫道」可以算是唯一真正能“直指人心”,比較直接和快捷的路了。

《阿含》或說「原始佛法」的重點內容不外談「四聖諦」,然而「四聖諦」談的不是“形而上”的「道」,不是對外求的宇宙觀知識,不是假借神佛菩薩的救度力量,不是極樂淨土,不是煉丹道。相反的,它是“向內”自度自證的自我救贖方法,因為它針對是人類的心性或習性,其修持的重點在「八正道」。核心操作自然要從「五蘊」的「想蘊」即「正思維」入手,時時警惕和監督自己生活上慣性反應(習性)的「受、想、行」,避免一時不察被它導入煩惱痛苦的迴圈。

想理解《阿含》的操作法並不難,難就難在這日常的操作。因為你必須習慣於「抽離」那以往慣性反應的自己(習性),經常去「監督」反觀自己,覺察自己,養成用「正思維」去導正「壞思維」的好習慣。

你慢慢就會發現,活在以往習性或習氣薰陶下的這個現在的你的思維是多麼的狡猾可惡。漸漸的,你也會發現這種自我培訓的好處,你開始會學習不讓自己對號任何以往習性下的不正確思維,甚至不灌注(不去合理化)任何能導致你產生憂、悲、惱、苦的各種「負面情緒」與對自我和他人去發生「業力糾纏」的負面力量。

培養「抽離」、「監督」、「正思維」是「四聖諦三轉十二行」中,第二轉的重要功課。當「正念」養成後,我們必定能從中發現及得到它的好處和樂趣。

 

解脱道必須透過從生活中的雜事煩惱入手,再自然轉進階到個人的睡眠前奏或禪修的「想蕴」。( 因為在禪修中人腦的想蕴」過往記憶仍然可以轉成「受」,從「受」又生出「想」。加上身體酸麻癢痛的(身觸),仍然屬於「受」,不斷的反復性的、習慣性的干涉着你的頭腦。)

 

能够在五蕴中脫穎而出,尤其在「色」、「受」、「想」的功夫上達到 “無所住心” 或 “入流亡所” 的境界,你至少就已經真正處在「四種果位」的路上。

 

這,才是 悉達多佛陀 真正的解脱道禪修法」,而不是那可以“共外道”的「世间禪」(四禪),否則他當年跟隨婆羅仙人時就已經達到了四禪境界,没必要另外再尋求另一種解脱煩惱生死輪回之道。

 

所以真正的解脱道的功课已經包含在整個生活的動静之中而並非僅僅限定于打坐的境界。反而四果境界其實更容易成就四禪,有四禪境界却未必是解脱道的四果。這就是解脱道的關鍵,你不必急於反駁,不妨放下主觀成見細細思考慢慢探究不遲。安般念(Anapanna)或毗婆捨那(Vipassana)這兩種禪修法可以達到四禪,但卻未必是四果。而且在專注力方面經常會渙散不容易長久堅持。而解脱道禪修法」(正思維禪修)彷佛更符合慣用頭腦思考的人類。


雖然操作方法看似也不易,但路走對了就不會浪費時間,怕就怕走岔了道依然沒有回頭的因緣。人生路看似很長,但被拖延耽誤的時間往往佔據大部分。中晚年退休後又能夠有因緣覺醒的更少。扣除這些後,餘下的時間和道路往往就很有限了,正功課上手的時間自然不多。從這角度上看,人類這物種不能說不可悲不可歎!

2023/08/13      龍爺

 

 

 

文章標籤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