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656.png

《網路交流探人性》

要在疫情中看人性,須從公開新聞媒體處才比較有可觀性。

其實相對於早期,網絡人心越發變成焦躁不安。打從中美貿易戰以來,政見不同的陌生者都已經很容易一言不合擦槍走火,更何況如今在疫情中。

而且這種趨勢似乎有延伸到個人社交媒體之嫌。

舉例,某友人面書分享一篇關於美國疫情文章。有人在評論中就個人看法中肯的寫了某句,但另一和他不相識的陌生者卻看成是對美國俱有侮辱性,進而言詞上刻意挑釁對方。

從中美貿易戰開始,到中台兩岸關係,到香港暴亂,到我國希望聯盟政府的突然叛變,到如今的國盟新後門政府,再加上本國肺炎疫情肆虐行動限制令
月餘,網絡上已經造就了一個意識形態下非黑即白的標籤世界。

舉國際例,如果你對中國的“人事物”做出一絲批評,你就一定被標籤成“牧羊犬”、“漢奸賣國賊”,同樣的你對美國“人事物”稍有言詞,你就一定是“五毛”或“共匪”或“舔共”或“中華膠”。

舉大馬例,只要批評希盟的“人事物”你肯定就是“馬華狗”,對馬華“人事物”有微詞就一定是“火賤狗”。

而且只要一開罵言詞就相當火辣,甚至不惜人身攻擊。到後來發展到乾脆玩舉報,形成一堆舉報人,凡看不過眼的文字動輒就舉報。

在面子書舉報條例的弊病和不完善下,一時間彷彿回到古代文字獄時期。

唯恐動輒得咎,網絡氣氛凝重了,大家都盡量少交流了,彷彿深怕一不小心碰碎了一地的玻璃心。

對於這種例子近期不勝枚舉,言論自由原本是好事,可是這樣一鬧,彷彿一時之間失去了網絡交流的正面意義。

 

其實更多時候人們只是對事不對人,例如人們批評美國總統的作為,是因為某事處之不當,批評林冠英或行動黨是因為對其人其黨寄望深厚,但人們和他以及黨並無私仇,何必非黑即白到要惡言相向刻意挑釁呢?

 

批評美國議員不代表我極度憎恨美國好嗎?從國家來說,中西文化都各有所長,吸其長去其短不是很好嗎?清朝不學習西方之長而導致八國聯軍大舉侵略,甚至簽下喪權辱國的各南北京條約和土地的割據,不是很好的教訓嗎?

玩網路媒體的先決條件是,我們必須承認各人價值觀點不一、知識極限和性格發言不一,網絡中充斥主觀言論而且是難免的,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有見地和客觀性的發表所有言論,否則你的網絡交流和交友世界就只能是一堆和你知識相當的知識分子或純粹是忠實粉絲了。

所以我認為,無論你的知識、學識程度在哪裡,如果不是非常熟悉經常交流的網友,在“基本禮貌”上就非常重要了。

友善、基本禮貌是任何人士在網路交流的前提,任何交流都帶一絲禮貌或三分幽默,我想彼此還是應該可以接受的底線。

否則網絡媒體只能變成互問三安三飽的地方了,那就靠北料囖!

另一個是社交媒體被濫用的假身份問題,因為不怕面對法律追究的責任,假身份者的文字暴力和霸淩可以隨時KO真實身份者,而且發動攻擊者往往不會是一個人,而是蜂擁的一群,這些假身份才是真正導致網路世界烏煙瘴氣兼神經兮兮,甚至導致一些年輕人不堪壓力而自殺的罪魁禍首。

 

還有這些人如果進入一些媒體組群或交友,明明頭像是卡通或假照兼內在沒一張生活照片,他卻大言不慚的告訴你他的身份絕對真實和如假包換,否則難道是鬼來和你交友或進入組群嗎?

 

來交友或進組群都可以一副網路霸主的款,他奶奶滴,世界是欠你的噢?

 

03/05/2020。  龍爺。

文章標籤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