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佛家學派8之慧光再現》

 

19.《分別說部的崛起

《變造佛法的第一部論藏》

據說,「五事異法」發生之後,阿育王 支持 目犍連子弟須 為“上座”,採取一一審問的方法,審核過濾所有出家僧眾,象徵性的令部分“附佛的外道”還俗。

 

再把之前平定「五事異法」的程式,即所謂承認 釋迦牟尼 為阿拉漢,但卻又不承認其他長老是阿拉漢的“自家主張”和看法,以及後來僧團的審核,做成一種類似替整個「佛家」“平反”的“自部大結集”。

 

「佛家正統經部學派摩偷羅部」被 阿育王 掃除後,約在西元前262年左右,阿育王 登位約9年左右,即 釋迦牟尼 入滅的第124年左右。一本變造佛法法統的“論述”面世,此“論”就是 《舍利弗阿毗曇論》,據說此論內容出自 (分別說者)目犍連子弟須 和他的優禪尼僧團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或許你會問,為什麼不直接不先變造「經法」的內容,而要另外出「論」呢?這是因為正統「經法」早已經定型,而且還通過了兩次由正統經、律二部長老匡正內容的「大結集」。

 

因此,推出新的“論述”再加上王室勢力加以推崇,是直接繞過「經部」這層阻礙。或者說,這手段等同直接作廢「經部」學說,會比“變造經部”來得容易很多。

 

據悉,這是 目犍連子弟須僧團 歷時約一年時間,加上動員6萬名比丘編輯出來的。《舍利弗阿毗曇論》並非普通的“論述”,而是一部統攝、槪刮了《四部阿含》「經」、「律」二法的「三藏大論」。從此以後,「佛家」多了一部「論」,後世統稱為「佛教三藏經典」。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第三次偽結集

連同「五事異法」的“自部結集”加上「統攝三藏的大論」等同於「第三次經律大結集」。還杜撰神話說當此論結集完畢後,大地竟然出現了「六大震動」,此事也記載於《善見律毗婆沙》。

 

此事完成後, 目犍連子弟須 「優禪尼僧團」,在 阿育王 的支持下,正式從佛教僧團中分化而出,成為「分別說部 (Vibhajavada)。

 

再將「分別說部」結集的成果《舍利弗阿毗曇論》,傳化於印度全境及週邊地區,作為統一佛教說法的根據。此時由「耆那教」和王室操控的「分別說部」聲勢在整個印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儘管 阿育王 作出一系列支持佛家的動作,但他的殘暴作為和那不合佛家法度的「優禪尼」外道僧團,仍不免受到印度民間和一些僧人暗傳非議。為了平息這悠悠眾口,阿育王 於是下令在印度各地建造大量『石柱法敕』的“禁聲令”,警告民眾和僧人不得暗中「破僧」,違者重罪處罰或逐出僧團。

 

根據 阿育王 「石刻銘文」的研究,在『石柱法敕』當中的「憍賞彌法敕」(Kosambi),以及「桑琦法敕」,和「鹿野苑 」(Migadaya)的「沙如那陀法敕」,都有「不得破僧」及呼籲「僧團和合」的敕令。後世不知情者還稱讚 阿育王 是佛門大護法。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阿毗曇論南傳》

阿育王 之後命 王子摩曬陀 率領 伊提耶(Itthiya)、鬱第夜(Uttiya)、參婆樓(Sambala)、婆陀沙拉(Baddhasara) 四位長老,和僧伽密多的兒子 蘇摩那沙彌(Sumana)、和盤杜迦居士(Bhanduka)等一行七人,帶著統攝三藏」《舍利弗阿毗曇論》南下「錫蘭」。

 

學術界認為,摩曬陀 等人居然能把「三藏」帶入「錫蘭」,說明當時可能已經有引用「婆羅米文」記載的《貝葉經典籍》。

 

從此以後,所有南傳經典皆以《舍利弗阿毗曇論》為藍本,或者說,南傳幾乎是「分別說部」的天下。當年「錫蘭南傳銅鍱部僧團」的崛起,仰仗的就是《舍利弗阿毗曇論》。

 

目前大多數南傳僧人都學習「論」,學「經」的為數極少,南傳之「論」以《阿毗達摩》流傳最為深廣,而且版本很多,但是無論以什麼大師名稱命名的《阿毗達摩》,其實都是以《阿毗曇論》為藍本。或者說阿毗曇」個字,就是「阿毗達摩」(Abhidhamma)的別稱。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不可挽回的裂口》

阿毗達摩」南傳後,「佛家」已落入 阿育王 之手,寺廟多為“偽僧人”所侵佔,長老結集經律的規矩已經作廢。

 

這時候的王室,自己認可長老、僧團,然後自己結集經法和律法,《舍利弗阿毗曇論》為藍本,並依佛家結集的《四部尼柯耶》《相應部》、《中部》、《長部》、《增支部》予以修改揉雜、編纂、增新、變造符合「奧義」和「耆那教」意義的「分別說部三藏」,已經為往後的“佛教大師”私下造經、改律、作論,開了一個方便的先例。而《小部》據說是在「分別說部僧團」鬧分裂後才另外再加以編撰的。

 

這裂口一開,到今天仍不曾癒合,造成後續的大師各自表述、各起山頭,僧團各自學習自己喜歡的論述、經典,守各自的律,維護各自的觀點,同時又互相詆毀批判,在一片亂象中,「正統佛法」已然被雜草掩埋,境地無法挽回。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分別說部」編纂的「三藏」大行其道後的兩三百年間,印度的「大乘菩薩道」紛紛崛起,前後出現無數知名的大乘論師如;馬鳴、龍樹、無著、世親、世友、陳那、安慧、護法、月稱、法稱 等等論師。

 

就是這時候,你現在看到的各大諸佛,無數的菩薩,新的『佛教』「大乘菩薩道」宗派如;般若、中觀、唯識、淨土等,如雨後春筍、百花齊放。

 

如果說 阿育王 是「佛家僧團」的剋星,那《阿毗達摩》就是 經律的殺手了!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經教的詭變》

「分別說部」在《阿毗曇論》中篡改變造的經教法義至少有20項如下:

 

  1. 變造緣生為識生。
  2. 變造五陰為八界。
  3. 變造因緣法為因具生法。
  4. 變造緣生定義為具生共生。
  5. 變造苦的緣起。
  6. 變造十二因緣分位。
  7. 變造三階、十二因緣法。
  8. 變造十二因緣觀,提出無常苦觀,改造道品。
  9. 變造離貪定義。
  10. 變造四聖諦的苦諦。
  11. 變造四聖諦的苦生諦。
  12. 變造四聖諦的苦滅諦。
  13. 變造四聖諦的苦滅道集諦。
  14. 變造三十七道品。
  15. 變造解脫涅槃定義。
  16. 變造五陰因緣及受陰定義。
  17. 提出受緣愛的異論。
  18. 變造佛家解脫論。
  19. 變造修證道次第。
  20. 變造佛家聖者典範。

 

以下只說重點,長達20項的條目這裏就不一一贅述了。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佛家優越功能喪失以及被扭曲後的體現》

悉達多 求取「解脫道」的原意,是針對解決當下人生煩惱痛苦,並找出生死輪回的關鍵。並由此領悟出人生煩惱不離「十二因緣法」,「得明斷無明」,並隨順本身因緣,創造積極自信人生。

 

然而經過「分別說部」《阿毗曇論》或《阿毗達摩》一改,變成「婆羅門吠陀奧義」的神化又揉雜了「耆那教因果業障」的宗教。

 

從本身的努力積極,變成神化、理想化 釋迦牟尼 和人類成佛的全能境界,要人類倚靠、仰賴全能神明、佛菩薩的救度加持。如果想靠自己,則又必須靠行善、消業、唸經、持咒、積德以改變現在未來的命運。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甚至還灌輸超越凡塵,肯定精神虛幻境界,還必須有出離厭世、否定現實世界的避世心態,而換來的結果都是空洞的個人經驗和各自表述及死無對證。

 

過度理想化聖賢道德典範,老覺得有某種眼睛監視自己,思維被狹隘規範,追求完美又不實際的人生表現。

 

不當議論的負面影響,使人表面看來追求善良、誠懇、正直、愛心、隨緣、放下、不爭取,甚至認為沒有就算了,是我的終究是我的,一種高人的飄逸現象。另一方面卻又對生活失衡、沮喪、矛盾、消極和無可奈何,又渴望自己的行為表現可以換來某種虛幻力量的關注並改變現實。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說到底仍然仰賴無效的他力多而自力少,容易導致錯失積極創造人生時機。造就國家、社會、民族、個人的弱化。兩千多年來,虔信變形佛教的個人、地區、社會、民族、國家,共同一致的經驗是,信仰虔誠、品德善良、行為端正,但思想固執、封閉鄉願、理想高遠、不務實際,自陷日趨弱化、邊緣化的處境。

 

如過去的封建中國、近代的印度、錫蘭、緬甸、越南、遼國及東南亞各國,長期處在落後貧窮,這既是宗教文化方面出現問題而不自知的例子。

 

凡此種種現代佛教徒不當的既定思維,都是拜「分別說部」《阿毗曇論》顛覆扭曲佛法,變造內容後的錯誤指標所賜。

 

再次强调,「佛家解脱道的缘生正法」是一种;靠自己提升和改造本身思维,積極面對人生的方法,和所谓的“宗教修行”是两回事。雅利安人設計的「婆羅門教吠陀奥義」和「耆那教」思想,以及「大乘菩薩道」思想和“修行”比較有關,這點要分清楚。

 

人類重要的是,要有良知上的啟發,有基本道德教育就足够了,如果過份约束和克制了自己心智,例如强調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净其意,要消業、要唸經、要持咒、要積德,還要跪拜叩头頂禮,用以改變现在未来的命運或生梵天極樂的,这就變成是真正“宗教修行”了。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先斷無明與後斷無明》

扣除有求於世間各種利益的佛教徒不談,其實我發現部分信徒最關心的,反而不是瞭解「緣生法」後,能對生活與人生起什麼積極性效應。他們關心的反而是我在第14章有提到的,關於「禪修能不能開悟得智慧,能不能解脫斷輪回。」

 

另外我說過,有些人會覺得震撼和不能接受,為什麼 悉達多 光靠思維上整合以及如實觀照,而不是靠「瑜伽禪法」深入禪定的境界開悟得大智慧?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是的,關於這點仍然和「分別說部」《阿毗達摩》的變造佛法有關。「分別說部」的提倡是,如同《奧義書》和「耆那教」一樣,鼓勵先以禪修為重,以其達到“四禪八定”甚至達到“梵我合一”的全知、全智、全能狀態,這是「無明最後斷」,然後具得解脫煩惱痛苦斷生死輪廻。

 

所以,“禪定”就是「分別說部」認為,達到此目標的唯一途徑。他們認為「無明」和「業力」一樣,是人類“無始以來”就有的。

 

但是「正統經法」最大的不同點是,釋迦牟尼 告訴人們,要解脫煩惱痛苦斷生死輪廻,一定要「先斷無明」。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了知緣生法,得明斷無明》

悉達多 的意思告訴我們;「無明」的反義詞就是「明」。「無明」若是「癡愚」,「明」就是「智慧」;「無明」若是「黑暗」,「明」就是「光芒」。這明暗之間的因果關係是立竿見影的。

 

換句話說,要「斷無明」就必須「得智慧」。而且一定要「先得智慧」必然就是「先斷無明」。這就好比,“一條巷子的暗路”,悉達多 是第一先嘗試走的人,他嘗試通過各種禪定境界和苦行企圖探得「光明智慧」,但結果是不得要領。

 

最後他靠自己的方法(自覺得道,自己領悟方法)領悟取得了「光明智慧」,「斷了無明」。也就是他走過暗巷後,終於取得了火把。

 

我們現在可以想像他是老師,人類是學生,難道他還指導學生,學他一樣去摸索暗路嗎?難道他不是告訴人類,必須先取得火把,光明照耀下黑暗自然消失,而從容走巷嗎?所以我們是“他覺得道”,他人授予方法。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成立四聖,貶低四果》

話說回頭,「分別說部」就是鑽此空檔,把「自覺得道」的 釋迦牟尼 編寫成是“究竟的無漏”(沒有缺點)的,而其他「他覺得道」是“不究竟而有漏”的。

 

還進一步把「自覺得道」說成是「緣覺人」,把「他覺得道」說成是「聲聞人」,再把這兩者上面加上更厲害的「菩薩人」,而「菩薩人」上面還有一個絕頂的「正覺人」。

 

更直接把「正覺人」說成有三十二相(完美無缺),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超越四果阿拉漢層次百萬倍的,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如來”、“佛”。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這是先直接把「佛家 沙門四果」的層次往上抬,變成「佛教 的四聖境界」,又間接貶低變造 釋迦牟尼 的「解脫道」法教和層次內涵,一踹而讓他連跌兩級,變成在佛和菩薩之下。再把「佛家人生教育」變成一種需要仰賴、膜拜、供養的「佛教宗教信仰」。

 

經過「分別說部」這一定義,以後的學者就亂了套,後人會把眼光盯住在「菩薩」和「正覺如來」,追求超越「聲聞、緣覺」的更高境界禪修。讓「解脫道」的法教變成“無足輕重”只能獨自進入涅槃的自了漢。

 

反正高境界的禪修死無對證,更可以任由後人對鬼神、天人、佛、菩薩等發揮超凡的想像神話,讓以後提倡以「慈悲為懷、廣度眾生、不入涅磐、常住世間、常樂我淨」的「大乘菩薩道」的崛起,提供了可以“天馬行空自由發揮”的廣闊空間。這,就是我之前說過留待以後,而現在闡述的部分了。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分別說部」還加入了一偈,可以說對往後的影響和變化非常深遠,他說:

『眾生皆具梵性,眾生平等,遠離分別念想,梵性獨存解脫。』因此,『信受梵性本具,眾生平等,禪定解脫,梵我一如。』

 

以上這偈,就是從《奧義書》思想促成「耆那教」成立的重點要偈,其實你只需要把梵字變成佛字,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強調「禪修解脫」,為什麼要“入我我入”,為什麼“色空不二”為什麼“常樂我淨”,為什麼和現代佛教強調的那麼相似了。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釋迦牟尼 有一偈也是用來解釋「得明斷無明」的,他說:『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這是很簡單的因果關係。「佛家」談的因果,也不是「耆那教」的什麼“業力因果”,這點大家很容易誤解。

 

我們用水管來比喻最恰當,就好比,頂樓老是漏水,叫了很多工匠來修仍修不好,最後來了一名細心的工匠,經過詳查後發現,不是頂樓的問題,而是外面出水管阻塞導致頂樓漏水的問題。解決了出水管的阻塞屋頂漏水自然迎刃而解。

 

出水管的阻塞是「此有」或「此生」,導致頂樓漏水是「故彼有」或「故彼生」,理解了、明白了“解決問題的方案”(解脫道),出水管的阻塞導致頂樓漏水的事就不是問題了,是「此無故彼無」或「此滅故彼滅」,此時你還沒有動手去解決,就已經是「須陀洹入流果」了。剩下的僅僅是個人功課上去操作的問題罷了。

 

「佛家」的東西很簡單很明確,但越是簡單的東西人類就越不懂得珍惜,人們總是比較願意相信複雜、神秘、難懂的東西。「大道至簡」這句話放諸四海都一樣,從來都不值錢。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緣生法積極》

這「十二因緣、四聖諦、八正道、七菩提支」,就是光明、就是智慧。得到「佛家正統經法」,就是「得明斷無明」,就是“通水管阻塞的方案”。能理解以上「正法」,就是入流的「須陀洹果」,也就是第14章的《成佛和證果的差異》中所說的,同一層次四種進度的第一個進度,就是那麼簡單。

 

所以下來的,再配合「正思维禪法」(操作法)用「五蘊」中「想蘊」去對受、想、行、識」做如實的覺照,日以續月的加深這些「正法的心得」實行所謂的第一轉,(走心中的暗巷)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當然,取火把走暗巷要經常走,走多幾遍,把火把融入於心,再進入二轉,如實的依照上面的程序,就可以斷嗔心貪愛欲望」。能持續如上操作,完成四聖諦、三轉十二行,你就是「阿拉漢」了。在心智上你已經成熟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至少你自信、積極。當然「佛法」不能代表也不能涵蓋世上所有學問和哲學,如果再配合學習理解「道家心法」思維上就更超越、更豁達、更廣闊了。(我在2023年已經把這一段文字修改,操作法幾乎已經顯露無疑。)

 

「緣生正法」的雖然失落隱藏在雜草叢中,然而有心人仍然可以將之挖掘,抽絲剝繭再整合出來,包刮「緣生法禪法」的操作法部分,關於這點若有“因緣之生”再寫不遲。如果急於尋找正確方法,本人推介大家可以到youtube搜尋台灣的【張清二】先生的(佛法演義)之【阿含止觀禪】系列,便可一探究竟。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解脱缘生非真理》

有人認为「解脱道」说的「缘生法」是真正的“人生真理”,這觀念其實是错誤的,「解脱道缘生法」说的只是“人生真相”,而不是真理。如果说,每一个宗教、哲学都说自己的内涵才是真正的真理,那世上到底谁的真理才是终極真理?

 

釋迦牟尼 也只是僅僅参透人類透过感觀功能所带出的情绪,進而產生煩惱痛苦的真相而已。世界上的人、事、物,還有许许多多领域,包刮之前与未来的事物是他所不知道的。他僅僅是個人,而不是被宗教化的全能萬能之神。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慧光無礙》

有人說,知道越多有沒有可能造成“所知障”。告訴你,這“所知障”的說法仍然是「吠陀耆那」的思想,就是因為他們學得不夠多,他們的老師又怕他們學得太多了,所以幫他們設限,固步自封,無法突破才造成“所知障”的。

 

我們要和 悉達多太子釋迦牟尼 看齊,疑問的辯證,知識的學習、邏輯的思考,理性的批判,永遠都是人類心智的光明。

 

「佛家解脱道的缘生正法」的理解和應用,比起所谓“宗教修行”,要强不止百倍,否则当初 悉達多太子 早就是「婆羅門」或「耆那教」的仙人了。

 

寫到這裏,佛教在往後如何會產生出《大乘菩薩道》的理念思維,《印度密宗和藏傳密宗》帶出的理念思維,相信你心中已經有了一個端倪。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孔雀王朝滅亡》

9年後,即西元253年,目犍連子弟須 逝世,「分別說部」再逐漸分裂成「化地部」、「法藏部」和「飲光部」。

 

西元前184年,信「婆羅門教」的 弗沙密多羅(pusyamitra),消滅「孔雀王朝」,屠殺「雞園寺」僧人,強力壓制佛教,建立「巽迦王朝」。《阿育王傳》是「巽迦王朝」被滅後的作品,出現約在西元前50年。作者偏重談論 弗沙密多羅 如何大肆滅佛,並讚美 阿育王 仁王護教,當時沒有學術界幫助借鑒,無法窺探「部派時期」佛教變化的原貌。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總結和感謝》

如果你曾經是大乘佛教徒在看完此文章你可以選擇如下:


1)仍然繼續你的修持,但在思維上可以轉移,誦唸經咒上可以轉換選擇一些比較有利益於自己的經咒,儘量減少或放棄消業、懺悔、除障的咒,因為後者在潛意識上的反撲效應很強,容易導致事業或家庭不順和波折(當然有部分人認為不會)。

 

2)或者乾脆轉移去打坐禪修,當然目的轉換成恢復身體免疫系統、養生、煉氣、練念力、念潛意識、開發腦功能或完全沒有目標只是純粹入定。

 

3)我個人的認為是,“無形界”還是存在的,但不代表它們是人類憑空杜撰創造出來的某種鬼、神、仙、佛、菩薩、或什麼名稱等等,我一律統稱他們為“無形界”而已。

 

4)家中供奉的佛菩薩,可以把它們當成民間信仰來供奉,民間信仰和宗教的不同是少了很多宗教理念約束的包袱,效果反而會很好。這些都是我這些日子以來的探討和些許經驗統計,如果不汲取也沒關係,當神怪故事看看也好。

 

最後要說的是,很多人曾經在宗教這一塊領域付出過、盡力過、經歷過,甚至也迷惘過,感激這一切的遭遇,否則一輩子無法從根本上去透徹、看清、探索某些事物。

 

當然同一件事各人感受深淺不同,也殷視個別遭遇而定,但有機會能一窺真相畢竟不是壞事,因為要弄通一件事的來龍去脈確實不易。

 

我們要感激這些學術界、史學界、考古界、宗教界等肯將真相從歷史碎片中還原的大師、老師、和學者、作者們。要不是他們多年艱辛的付出和彙集,單憑一己之力,誰都無法集合各種資訊,查鑒、分析、考證、審度、厘清,確認這些資訊,再把它們消化、整合、整理、編寫出來。同時也慶倖有現代網路科技,快速提供海量資訊,讓大家受益。

 

悉達多 用6年領悟人生真相,我用6年洞悉他和佛家的真相,再用3個月6萬字19篇還原他的真相。寫一首現代詩:

借疫情行動管制之緣,

總算完成了一條印度長河煎餅篇。

奉還了一堆不知可悲還是可笑的因緣。

如同卸下背了2千多年的重擔,

了了一個夙願。

自知此生不再欠,

再許你留個清白真相在人間。

 

龍爺。

09/04/2020   

( 如果你已經看到這裏,説明你探究真正佛法之心極其强烈,你若有意弄明白解脫道的操作方法,不妨再看看以下文章可以讓你有個更完整的概念,至少你不會再走冤枉路。:從阿含角度談人性的五蘊養成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九)

 

 

 

 

 

 

 

 

 

文章標籤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