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867_副本.jpg

 《淺論善惡》 

當一個人自詡或表現出來是善的,他很容易被人們鎖定標籤,可一旦他稍微表現惡,很容易就被人們所詬病、遷怒和厭惡。

一個大好人突然做了錯事或壞事,人類的頭腦輕易的就能轉換他好人的印象。但好人要將失去的好印象轉換回來卻難。

刻板的說,善人形象變惡易,惡人形象變善難,但那不過仍在他人眼中瞬間的假印象而已。

在現代的網路世界,如果一個惡人要突然做了件好事讓人看到放上網,也可以很輕易能夠改變人類的印象而加以褒揚。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表面上打著正派宗教旗號光環什麼的,私底下心如蛇蠍又有誰能知叻?

話說,如果沒有真實接觸一個人一段時間,一般上根本無法深入琢磨一個人的性格趨向。

客觀的說,人類天性善惡兼具,沒有一出世就是偏向某一邊的,只是後天的環境影響造就性格偏向那方面較多罷了。

或許說,抉擇上也在於個人良知側隱的多寡而已。

從慣性上看,性格偏向善良的人叫他去做壞事當然有難度,可一旦受到某種刺激失去思辨時依然可以做到,可是如此可能造成所謂的“無明火燒功德林”或“千年功行一朝喪”。以往的作為皆被否定成虛偽。

性格偏向邪惡的去做好事自然容易,但卻可以被放大,說成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我看來,一般人的心態仍不過是想標籤人家罷了。但對於惡人來說,意義並不大。

再說別忘了世間的“惡”也有兩種,除了表面硬實力的惡,還有笑裏藏刀內在軟實力的惡呢!

表面化的標籤很容易,實際上要看清確實很難。

想想咱大馬的某位高齡首相第二度當選的情況就知道了。

05/04/2021     龍爺。

 

 

 

arrow
arrow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