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cadddb1f86f  

當老子變成仙

思想家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重耳),字聃,另字伯陽,是戰國時期的楚國苦縣(今鹿邑縣)人。約活於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國家圖書館管理)。

 

 

 

其實老子本身是姓李還是姓老,歷來很多爭議,因為春秋兩百四十年中,還未有李姓的出現。司馬遷作《史記》時, 匯集見到的材料為老子作傳, 全文不過五百個字, 卻說得撲朔迷離, 致使兩千年來眾所紛紜。

 

 

 

甚至還有一說,《道德經》這本書成書時間不是在春秋,而是戰國,作者其實是秦獻公的周太史儋,甚至說其實他就是老子原人(本尊),"聃"和"儋"音同通用,而造成解讀錯誤,是耶非耶,史學界至今都無從論斷。

 

 

 

話說,如果不是遇到尹喜,他根本沒有著書立論的打算,也沒有打算獨創一家,或者開宗立教。而且根據史記記載,他的著作其實就僅僅叫《老子》而已,《道德經》這三個字是被後人加上去的。甚至學術界者懷疑,老子受關令尹喜之邀著書然後出關的故事其實也是後人杜撰的。

 

 

 

從考古學所鑑,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甲、乙兩種帛書《老子》,其年份正是戰國時期, 也是當時所見《老子》寫本中錯誤最少,後人改篡最少,內容最優的原始版本,和今天我們所讀的宋代墓刻文本,內容有些差別。

 

 

 

後人把老子稱為「道教」的創始人,其實老子當初並沒有刻意要創立甚麼學說。他只是在飽覽群書後,根據當代的處境,總結歸納出自己對宇宙人生的一套看法而已。

 

 

 

之所以學說會被冠上“道家”,主要是因為那個戰亂時期,有很多士人(知識分子)創立太多的流派,而老子僅著一書論道,結果被冠上“道家”以區別「墨家」、「法家」、「儒家」等學派而已。

 

 

 

從現代角度論,老子充其量就是一個思想家或哲學家,他比較關心和探討的是,宇宙到底帶給人世間甚麼互動訊息。

 

 

 

至於「道教」的出現,是老子之後幾百年的事了。在皇家方面,東漢時期,有益州太守成都王阜,撰寫《老子聖母碑》,將老子神化為先天地之神物,把老子和合而為一,視老子為化生天地的神靈。成為了道教創世說的雛形。

 

 

 

而在漢桓帝時,他更是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為教祖師。其道教尊稱名稱為「道德天尊」,總名為「太上混元老君、梵形神寶玄真降生道德天尊」,通稱「太上老君」,屬道教一氣化三清的三清道祖總身。

 

 

 

漢代時期都是推崇道家思想治國,即使漢武帝前期也一樣,因為太皇太后竇氏信奉道家,竇太后駕崩後武帝才真正掌握權力改革轉奉儒家,獨尊儒術。

 

 

 

漢順帝時,張陵(張道陵)在巴蜀鶴鳴山初創道教「五斗米道」,其中大量借用了老子的哲學思想,硬是把老子擺上神檯,奉為該教的祖師。這當中,當然包含了皇家的政治目的。

 

 

 

期間,又杜撰說他母親是在河邊洗衣服時看到有個怪桃子在水中漂,於是打撈拿來吃了,結果處女懷怪胎,甚至能在肚中說話,八十一年後才生下他,一出世還就是個白髮老頭。

 

 

 

又說因為沒有父親,因為是吃了桃李才懷胎的,耳朵又大大,就叫李耳好了。當然,這其實就是借用老子的名氣,來為自己創立的宗教充門面的故事改編,把他給神化。

 

 

 

老子本人,當然不知道有「道教」這回事的。他關心的是世界的本質,但這個世界的本質無法名狀,所以他勉強取個名叫做「道」。這個「道」不是實物,而是超越一切概念、語言和文字,不能用任何語言來形容的一種東西。

 

 

 

老子認為,世上所有的東西,大到宇宙星辰,小到個人微塵,都是「道」的規律。

 

 

 

老子的思想包含大量樸素的辯證法觀點,如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等等皆是。

 

 

 

老子從名字、出生、籍貫、著作,學術界一向來都有很大爭議,可一旦成了宗教的權威神仙,這些爭議都彷彿戛然而止,從此鮮少異議。有時你不得不信,人類確實是可以為了某些超自然信仰,而在理智上做出選擇性讓步,讓後人迷思上增添迷思。

 

 

 

而老子從一介凡夫無端端上了神檯變成仙,這顯然已經違背了「道」的自然規律,老子若有知會不會說,你們要搞政治,搞宗教信仰,何必拿我開刀,關我屁事啊?呵呵!

 

 

 

18/03/2017    雲海蒼龍

 

 

 

 

arrow
arrow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