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2431674459_副本 

【太歲典故與歷史演變】

 

說起太歲,大家都知道這是一種在華人社會非常普遍的民間神煞信仰,由於關乎自己一年吉凶,幾乎大家在農曆新年前都迫切很想知道,明年自己有沒有犯太歲,甚至會為了家中成員而關切甚麼生肖犯太歲,然後是去甚麼地方解太歲或壓太歲。

 

老一輩的人會從老皇曆或者每年通勝中獲取這些資訊,而年輕一代則從網絡中得知自己有沒有犯太歲的信息。然而,當你問起太歲的典故和來歷都幾乎都鮮少人知道,在這裡龍爺向你娓娓道來。

pomAwZJh8i1u3sK7fCKKoT4H9KtINGIGL4NhVyeCMyf1M1492484378458   

(木星與干支紀年)

太歲信仰其實源自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和曆法,據考,春秋時期有一種紀年法稱為「木星紀年法」,也就是應用歲星在天上的行度(軌道位置)來紀年,一年走31度又叫一個「辰」,一個循環共有12個「辰」,12年行完一個週歲。

 

然而因為每辰31度,每循環一周會出現差度,導致86年就會差1當時稱為歲星超辰這誤差會造成曆法和占星術在推算上不准確。當時的「木星」就是「太歲」的雛形,每一個「辰」加入一個地支,當時稱為「歲星紀年法」,或者「地支紀年法」。

 

為了避免誤差,所以在戰國時代中晚期,天文學家又將之改良為每一辰30度,正式完成360度十二辰。

abd1be5fb81a4aeda36e871225822bfb   

東漢時期,曆法的歲星紀年被改良加入天干,由12個地支加配10個天干,變成60個配搭組合來紀年,叫著「干支紀年法」或「60甲子紀年法」,又稱為「四分曆」。

 

而把太歲當成神煞,是當時占星術中有避歲星的要求,認為木星是一種神煞,不可侵犯,這又是天文曆法和占星術兩種相似學術中的不同觀點。所以戰國時期,太歲就兇惡煞的代表,並不用於祭祀

001PsEY2gy6PYt3QGE7cf&690    

(本命元辰拜祭與60甲子太歲神)

在皇家方面和太歲星的出現也有關連,據說南宋時期金朝皇帝(金章宗)的母親徒單太后久病不愈,太史令獻意在皇家道觀「長春宮」祭祀太后的「本命元辰神」(地支生肖),結果祭拜後皇太后病癒。

 

後來又演變成道教為皇帝祈求龍體康健的皇家宗教節日,這個祈福方法在後期逐漸在皇族中普遍流傳一直沿襲到清朝,據說這也是「北京道教白雲觀」每年祭太歲的典故。

 

在道教方面,還有一種每年拜祭60太歲神的祭典,據說創立自南北朝時期。南北朝當時有個很出名而且非常有才華的道士叫陶弘景(由於受到朝廷器重但不願意為官,因此得號山中宰相),此人曾經編撰過道教的《道藏經》,也曾經把當時道教內雜亂無序的神祇,按皇家職稱分化、歸類、創造神祇,其中天干地支組合的六十甲子神就是出自他的創意。

26219572_10208384389486866_1309294857264589775_n   

(歲神、春牛與芒神)

直到明朝,「六十甲子神」再進一步演變成「歲神」或「年神」。明朝時期由於道教盛行,皇宮多有道觀,每年立春當日,皇家道士就會主辦「迎送雷法」。

 

所謂「雷法」,道教融合內丹、符錄、祈禳斋醮,並聲稱可以召喚風雷,降妖伏魔,祈晴雨、止澇旱的一種方術。用意是為新一年的國運求福,祈願五穀豐收,百姓富足,除災去禍,國運昌隆。

 

儀式中主要送走舊年的歲神,也順便迎請新一年的值年歲神護佑。另外,老黃曆中「春牛圖」的「牛和芒神」(牧童),就是祈福儀式中用以祭拜的供品和道具,「春牛」一般是用泥製作的土牛,「芒神」為小孩扮演,儀式中牧童要鞭打土牛讓泥土脫落,又叫做「打春」。

d8cb8a14fbeb19fe609f33   

儀式結束後,泥土灑到皇家農田,代表新一年農耕豐收之意。但民間並不直接參與立春拜太歲的活動,後來一直持續到清朝滅亡才停止

 

因為「六十甲子年神」「天干地支」之間關係密切,大明朝晚期到清朝初期,六十甲子神」正式升格變身成後來的「六十位太歲神」,成了現在各地廟宇安奉的「太歲星君」神祇

1cf9c4f26d4641d5b3b35dcd93585bfe_th   

(民間太歲信仰)

清朝時期,江南一帶因為風水盛行,家家戶戶有安奉太歲的習俗,主要目的還是跟風水的禍福有關。由於一些住宅風水的不佳,深怕太歲逐年運行到住宅兇煞的位置,會造成對家中成員生肖相沖而形成災便於當年祭拜太歲神,以消災祈福。

 

至此,拜太歲、壓太歲的習慣深入民心,變成民間過年習俗。各地拜太歲的方式有很多種,主要分為官方與民間兩大類。

 

清末時,民間的太歲相當簡老百姓多數在過年前夕,以紅黃紙寫上,「值年太歲到此」,貼在家中祖先神位之旁,以白米一碗為香爐,在門口迎請當年太歲坐鎮,早晚焚香拜祭,在年尾送神日後,將舊的太歲名諱請出,加上各類金銀紙焚化,就代表是「迎送太歲儀式」和「安奉太歲」的方法了。

mittelfinger-supercut   

民初時期方法更簡單,因為民間認為太歲身份如皇帝,喜歡吉祥氣氛,於是就是在大門口旁,貼上一對吉祥的桃符(對聯),歲神經過心生歡喜而不降災禍,就代表可以化解歲煞了。這也是華人貼春聯民俗的其中一個典故。

 

據道教文獻記載,清代中期「北京全真道白雲觀」的道士柳守元曾經再次調整六十位太歲神的身份名諱,著《歲君解厄法懺》道書為錄。但是由於仍然欠缺統一名諱,而且沒有太歲神的各自傳說,2003年上海有兩位道長號召主編了一部宣稱經過太歲神指示下完成的《太歲神傳略》,為六十位太歲神做了個別的傳記。

 main29   

這時候的太歲已才是完整被賦予人格化的神祇,歷史中有些將帥、軍師、各界名人等,都被納入太歲神祇中無端端上了神檯。例如春秋時期的軍事家管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1995年開始,台灣各地寺廟開始流行起為信徒安太歲,後來在道教方面,也延伸出各種太歲防身符錄,給需要到處跑動謀生的人佩戴,民間太歲信仰從台灣、香港、而傳至南洋等地,一直延續流傳到今天。

 

現代社會人人忙碌,為求方便,人們多數不介意繳納一些費用,前往宗教場所安奉太歲了事。

1701106327t338f   

(風水與太歲磁場)

因為歲星在天文曆法上有12個宮位的流轉,所以除了個別生肖沖犯太歲外,在風水的對應上仍然有方位犯歲煞之說,凡是太歲所到方位是不宜動工動土,否則有「太歲頭上動土」之嫌,會導致災禍頻繁。

 

太歲統一年之凶禍,宜和解而不宜強鎮,在我看風水的經歷中也有數個是因為沖犯太歲而導致家中成員血光的案例。實際上是擾動木星磁場,加上一般裝修場地物件繁雜紊亂,氣場衝擊之下才造成不幸事故的相應發生。

 

雖說世事沒有絕對,但我認為裝修期間人們頭腦意識煩亂,某些時候潛意識與心靈上,加上空間無形磁場與個人對號作用,所以必須透過一些形式作為以緩和、禳解、安撫或慰籍,如擇日或某種拜祭等等儀式的進行,事情方能順利無礙,這也是咱華人社會的傳統需求之一。

 

龍爺預先祝賀各位網友讀者:2018新年快樂,順風順水,哮天迎春行大運!

 

12/01/2018     龍爺

1478240534_5a82   

 

arrow
arrow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