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39b6003af33a877728894fc55c10385343b51a  

杀人孔子(一)

 

孔子不是圣人吗圣人有可能杀人吗?

 

可能你会很惊讶的说,你可别乱瞎说,孔子是儒家仁爱思想的推广者,后世尊为至圣先师的伟大圣人,怎会是杀人犯?你没搞错吧,可不要诬陷圣贤啊!

 

 

问题是,孔子真的是后人想象的那么好,嘿嘿!孔子杀人,的确是有数本典籍记载,不是爷胡乱吹的。而且孔子杀的,还同时期,和他一样办学办教育的人。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件事,当然,很多儒家学者都极力否决这件事的真实性无论是哲学还是宗教,站在自己尊崇多年的信念下,维护自己的偶像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就像现今社会出现了宗教师犯淫乱法,马上就有信徒跳出来说那是冒充的一样。否则,岂不是把自己毕生信守的理念戳破,头脑的空虚将何去何从?

 

 

然而,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此事毕竟史学界无数学者激起强烈争辩,影响层面甚广,但后来的教育界在学堂推崇「孔孟儒家学说」,打起「仁爱礼义廉耻」信念,抹杀此事自然不在话下,说来也挺有意思。

图片1 

诛杀法家名士少正卯

 

 

春秋是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等各家学说坐地窜起,各放异彩、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是当时儒家学说的代表,而少正卯刚好是法家学说最著名的推崇者,两人都是同时期的名人两人都同在鲁国办教育开办私学。

 

 

但少正卯的学校人丁兴旺,而孔子的学校则是「三盈三虚」。孔子很多学生都被吸引过去听他讲课《论衡·讲瑞》中记载说:「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三盈三虚的意思是孔子的学生共三次满了又空,唯独颜渊(颜回)没有离开他身边。

 

 

《史记. 孔子世家.始誅第二》里记载,孔子那年已经56岁,被鲁定公封为大司寇(大法官),「行摄相事」,意思是兼掌「丞相的职责。

 

 

少正卯当时也是鲁国的大官,二人同朝为官,孔子才上位七天,就在朝堂上当着百官面前,把少正卯就地斩杀,之后还暴尸三日

 

 

少正卯究竟犯了罪,值得孔老夫子大动肝火就地诛杀,还暴人尸骨?

 

 

根据尹文子·大道下》 荀子·宥坐篇》 孔子家語·始誅第二》 说苑·指武》这四部文献的记载说:孔子任鲁国司寇才七天,便在观之下杀了少正卯。

fb8884 

五大罪状的杜撰

 

 

孔子的学生得知后,虽然嘴上不问,心里很困。子贡来到后,便「少正卯是鲁国的名人,先生您刚刚执政七天干嘛就下诛?」

 

 

孔子说:这不是你能理解的王道之人要杀的恶人有五种(五大罪状),而抢劫盗窃不在其中:

 

 

心达而险。(有知识却居心险恶。)

 

行僻而坚特立独行而又坚持不改。)

 

言伪而辩。(主张不同的理论又有煽动力。)

 

记丑而博。(专挑政治丑闻且面广为宣传。)

 

顺非而泽。(对不同政见表示赞同并且还施以恩惠

 

 

这五种人,都有明智通达的名声,但不是真的。假如让他们行诡诈,他们的智慧完全可以迷惑人心,力量可以独立于世,这是坏人中的雄杰,所以不能不诛杀。凡是犯有五种罪刑之一的人都难免被杀,现在少正卯兼而有之,所以先杀他。

 

 

他还举例说:『从前,商汤杀蠋沐,姜太公杀潘阯,管仲杀史付里,子产杀邓析。这五位圣贤,未尝不杀人,他们所杀的,并不是白天公开抢劫,晚上穿墙偷盗之人,而是一些能颠覆国家的家伙。

 

 

我们这么做,本来就会被君子猜疑,被愚人误解。《诗经》说:「内心十分忧愁,对众小人十分恼怒。」我的心情就是这样的!

fb8881   

行为名不符实

 

 

严格来说,我们可以理解古代封建帝制的独裁政治。但孔子的五种说法不过是他的怀疑和假设,难道他有神通吗?他假设少正卯兼有以上的行为而且会乱政

 

 

在没有任何证据的佐证下,不过猜测人家乱政,也不必扣押审问,就直接斩杀,还暴人家尸体三天,有家仇吗难道?那孔子的权利岂不是比皇帝还要大,手段岂不是比任何奸臣更加狠毒?

 

 

而且就算有那五个行为也构不成是恶人的罪名而扣以死罪啊,况且不同主张不同政见的参考,不是古代贤明君主该贯彻的思维吗?儒家怎么突然就变身成提倡独断专权的思想?那说好的尊君和仁爱百姓呢?

 

 

关于孔子杀人,明代戏剧小说文学作家冯梦龙曾评论说:小人如果没有过人的才干,就不足以危害国家小人如果有才干,但愿意接受君子的驾驭,也未尝不可以有利于国家但小人有才干却特立独行又坚持不改,则必定会危害国家所以孔子诛少正卯,实乃圣人诛小人之举。

 

20150702021635833_small 

东坡讽孔

 

 

当时,宋代的苏洵苏轼,这两父子皆对件有评价。

 

 

苏洵(苏东坡父亲)在《管仲论》里认为孔子诛杀少正卯充分体现了他的预见性,灭之于萌芽状态,他借以批评管仲在生前虽预见到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人的奸邪,却没有在生前诛杀之,没有引荐贤者继承他的事业,留下后患,导致三个佞臣当道,国家大乱。

 

 

然而,苏轼的见地却跟他老爸的不一样,大概是看不惯老头子整天绷着脸一副欠扁的样子吧,苏轼当时是这么说的:「此叟盖自知其头方命薄,必不久在相位,故汲汲其未去发之。使更迟疑两三日,已为少正卯所图矣。」

 

 

意思是说,孔子是自知命薄,恐在位不久,为了不被少正卯所杀,所以才先发制人杀人灭口,把此事完全视为一场政治斗争苏轼对孔子语含讥讽之意的

 

 

但他的言论,也让人从诛杀是否合理的讨论中跳了出来,避免空洞地讨论义理,而从当时实际政治权利和利益处境上量事情

 

 fb8882  

莫须有与思想罪

 

 

有人以为,以今人眼光严苛地要求古人,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但古代的道德观信仰,尤其提倡仁、义、理、智、信的儒家,难道不严谨过现代社会吗?

 

 

也因为如此,学界很多人将孔子作为诛杀「思想罪」人的始作俑者。这和清朝那「莫须有」罪名的「文字狱」,以及宗教在头脑上想一想即有罪业,就表示已经是实质犯罪,必须下地狱的教条如出一辙,看来这东西还真不只是奸臣会用的专利啊。

 

 

今天的角度来看,孔子杀人的理由、动机确实是有让后人诟病的地方。我们知道,孔子所处时代是战乱时期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人们各有言论的自由,难道孔子本人就不会因言获罪吗

 

 

既然是百家争鸣,孔子有何理由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杀掉少正卯呢?百家学术上的竞争不是应该在当时的环境上,用士大夫者辩论的办法来解决吗?怎会行政司法的强硬手段来干掉对方呢?若从孔子自己杜撰的「五大罪状」来说,他自己就先该被诛杀了,这是其一。

 

 

其二,法律认定的应该是既成事实的东西,而不是动机再说,谁又有权力来认定动机呢?孔子完全个人的主观臆想,来代替客观实际思考和决策,甚至一口断定死罪,这儒家的仁政还是暴政啊?

 

 

其三,孔子杀少正卯,未尝不怀着妒嫉的成分。同样是办学,人家法家学堂财源滚滚,自己儒家的门徒却屡屡跑到对方那边去,面子上实在挂不住

imagesww   

人性的丑陋

 

 

孔子想树立自己的学术思想为正统,实在应该光明磊落以自己的实力去辨倒对方。权谋家或许还隐晦些以权利手段压制对方发展。孔子两者皆不做直接厚着脸皮杀人,杜撰出所谓「五大罪状」来为自己辩护,可见圣人即便行小人还要掰出一堆圣人的“堂皇”理由来合理修饰呢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包括大开杀戒。作为圣人的孔子也难脱窠臼。果真有帝皇肯交一个国家给孔子全全处理,那将会造成怎样一个冤狱世界呢?后果还真不敢想象

 

 

 

所幸孔子在鲁国司寇的位置上并没有坐多久。而且,如果当时各国都像孔子那样杀戮学术异己,春秋战国那个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还会有吗

 

 

孔子毕竟是孔子,意志坚如铁。鲁国不可行,人家还坚持周游列国,所持治国大道理,还必须货卖帝王家不可啊,孔子终究落得个惶惶然若丧家之犬

 

 

大志未能如愿也就无法上殿堂也失去了杀人的权力。有人说,如果孔子泉下有知,真的应该欣慰那段丧家之犬的经历,否则后世哪还会有一个被塑造成万世师表,辉煌两千多年的圣人形象啊?呵呵!

ZhangHuanConfucius7_zps5976d725-1 

儒家的维护与承认

 

 

另外,有意思的是,中国在胡适的「新文化运动之前,无论是认为孔子杀了少正卯,还是说孔子根本就没有杀少正卯,双方对事实的态度截然相反,但是,却都基于一个基本的价值立场:都是为了褒扬孔子。

 

 

认为孔子根本没有杀少正卯的,认为孔子仁慈不可能杀人,这是为孔子辩护。

 

 

而主张孔子杀了少正卯的,则是认为孔子杀得对,认为这是孔子主持正义、弘扬正义、惩恶扬善的举动,值得后人学习,但这显然违背了儒家宣扬仁爱的主张。

 

 

清末尊孔子的梁啓超也不得不认为诛少正卯是孔子的一个污行而在「文革」时期,更是把孔子诛杀「法家少正卯」作为孔子的一条罪状

 

 

试想想,孔子为司寇七日,就以一大夫身份而杀另一大夫,这事发生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今日,一个司法部长自作主张,便杀掉另一个部长,再曝晒三天你说可以吗?即便在司法不独立的古代鲁国,也不可滥杀无辜

 

 

孔子不只杀人,还曾在幕后谋划过杀人,还诬陷过楚国的救国大将沈褚良,甚至逼走过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甚至截断过重要的华夏历史,这些,爷以后再慢慢道来,嘿嘿。

 

 

权利使人腐败,从对人性探讨研究的角度来看,此事确有深层意义,值得我们再三反思。

 

 

20/11/2017    龙爷之(龙爪探孔)。

 

fajia1   

 

 

 

 

 

 

arrow
arrow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