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古印度文明與宗教史考(十三)》

《佛家學派2》

 

13.《少年時期》

悉達多 從七歲開始學習,向 毘奢婆蜜多羅 學習文化,向 羼提提婆 學習武藝,包括了印度「婆羅門」經典和基本知識,包刮語言、禮儀、涵養、工藝、藝術、醫學、武術、兵器、戰術等,至於,其他可能誘發他出家欲望的人生哲學、或其他宗教學問則排除在外。

 

從小在宮中過著被安排的舒適生活。十六歲成年後,其父王為他建了春、夏、冬三幢宮殿,娶「天臂城主善覺大王」之女 耶輸陀羅為妻  瞿夷 為妾,據記載他有三位夫人,第一夫人 耶輸陀羅 生一子名 羅睺羅

 

在差不多13年的幸福婚姻期間,悉達多過著在一般人眼中看似舒適豪華的生活。但他的感受和敏銳度卻和一般人不同,也正因為如此,對外面的世界會有更多的好奇和探索欲望。這也是他父王 淨飯王 最擔心和最不想讓他看到的事,否則以他的好奇心以後必然出家。 

2 (2).jpg

但往往越不想讓他看到的事,悉達多 就越是好奇。29歲那年是他一生的轉捩點,他的兒子 羅睺羅 在那年出生,他經常藉故出外巡遊,甚至微服出訪,在市集在鄉間他看到了人類的年老,知道人類生病的痛苦,看見死亡者和家屬的悲痛,看見「耆那教」和各教派的修行者。

 

對於這些在王室完全看不到的情景,他深深的困惑了、內心沉重了,他對人生開始懷疑,心中極度不安,好奇心在飛揚,疑竇滿腹。他開始四處追問、探索、參訪學者,各派宗教修行者,誰都攔他不住。

3.jpg

《六年拜師參道》

西元前437年,悉達多 為了解開「人生真相」尋求「解脫道」,當時29歲的他在某個月夜裏,偷偷飛馬出城,去遠地遍訪名師四處求道。所以一般學說上記載 釋迦牟尼 29歲出家,實際上當時是離開家園,然而出不出家也只不過是形式上的問題罷了。淨飯王 知悉後知道阻止不了,於是派遣 安納.憍陳如Anna Kondanna)等五位侍從追隨太子。

 

悉達多 行至「阿那瑪河畔」,剃去鬚髮並去除飾物,然後南行至當時印度新文化中心地「摩竭陀國」。據載,他在首都「王舍城」托缽時,引起了當地 頻婆娑羅王 的注意;國王勸他還俗從政,並承諾賦予他一支軍隊,但他回拒了。

4.jpg

他在出離後,先是巧遇 阿羅邏.伽藍 或稱 阿羅邏.迦羅摩(Alara Kalama),這位人物是數論瑜伽派」的大師,當時的印度人稱這些人為:“仙人”。悉達多 要求按照 阿羅邏 教導出家人的“梵行生活”。

 

「數論結合瑜伽」,「數論」是「瑜伽」的理念根據,「瑜伽」是「數論」的修練方法。這種教義主張通過「瑜伽」,即透過身體各種姿勢,控制呼吸調息和冥想,來鍛煉身體上所謂的「七脈輪」,但瑜伽的最終目的,仍然是要把你導入冥想和打坐。

5.jpg

《瑜伽經》在《奧義書》中就曾為此提出了「六支瑜伽」,即調息、制感、靜慮、執持、觀慧、等持等 6種瑜伽的修練方法,後來此派祖師 帕坦伽利 又改進為「八支瑜伽」,又稱為「八支行法」

 

  1. 持戒yom。
  2. 精進niyam。
  3. 體位asan。
  4. 調息pranayama。
  5. 攝心pratyahar。
  6. 凝神dharana。
  7. 入定dhyan。
  8. 三摩地samadhi。

 

最後要達到的是一系列的禪定功夫,達到「無所有處定」的禪定狀態。(按奧義禪法,要達到色、空、識三者均無的境地)

 

悉達多 在數年內通達 阿羅邏 所教導的一切,使 阿羅邏 大為嘆服,建議合作領導他的沙門團體,然而 悉達多 認為他的學說仍然不能滿足他的需求,故而離去。

6.jpg

《無法探解》

為了尋求「解脫之道」,他又跟隨 鬱陀.羅摩子(Udraka Ramaputra)在禪修上下苦功,在數年中即得到所謂的「非想非非想處定」的禪定狀態。但是他認為這仍然不是「解脫之道」。

 

顯然的,在學習了諸多大師的方法後,大師們的理念和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於他要的答案,一些大師甚至被他難倒,然而經過這六年,悉達多 已經很難找到老師。

7.jpeg

這些從「婆羅門」《奧義書》中得來的「三界四禪八定」境界,都是「雅利安人」人為預設的架構,說穿了禪修境界仍然是很“個人化”的“自我經驗”,你永遠無法讓所有人輕易共同體驗,因此死無對證,這顯然不是完美方法。(注意:四禪八定原本就是屬於“共外道”的“世間禪”法,它本來就不是 釋迦牟尼 的原創禪法。)

 

其次是,即使禪定境界再深入,亦無法解開「人生真相」,於解決人類當下的現實問題無益,出了禪定後,人類的痛苦煩惱依然存在,所以他認為這種方法不太實際。

8.jpg

《轉試苦行》

接著他前往「優婁頻羅」聚落,嘗試投向了「婆羅門流派」的苦行方式。因為「婆羅門流派」的苦行主張是;先折磨肉體達到消除業力,業力消除必然能夠導致禪修進入深層境界,進而達到“解脫”的目的。「耆那教」的苦行派也是這層意思。

 

所以苦行的舉措在印度普遍受出家人推崇,受在家人尊敬。苦行必須要學習如動物爬行、要倒立行走、要絕食、要自殘身體甚至設定某種一輩子固定的奇怪動作。反而正統的「雅利安婆羅門」享受生活,養尊處優,高尚雅緻。

 

按邏輯說,以 悉達多 如此聰明和精明的思路邏輯,讓他體會過一段時期,他應該就會很快放棄這種修持方法,因此不可能像坊間所述,他以六年時間在森林苦行,摧殘身心。六年苦行其實是一種誤解,是後人把他禪修的時期也算了進去。

9.jpg

再說,從禪修進入苦行,那豈不是一種倒退嗎?最終,他果然證明苦行並非正道,也不是甚麼業力障礙修持的問題,所以很快便放棄了。

 

這裏,大家有否看到 釋迦牟尼 在這一連串探討人生真相中的失敗事實?

 

可惜的是,這一事實在「部派佛教」之後就被刻意忽略掉,甚至還被後來的僧團為了“圓說”而將“禪修悟道”這一細節做輕描淡寫的帶過,甚至還用無法對證和質疑的“神話”來進行掩蓋彌補,導致真相嚴重扭曲。

 

 悉達多 求道的“事實”明明擺著就是,「禪修不能開悟得智慧苦行不能解脫斷輪回」!但經過篡改扭曲的事蹟顯然已經不是這樣。

10.jpg

我們的人生很短,如果你對自己的學習和人生態度負責任,如果你重視的是真實的「佛家」歷史而不是“有選擇性的”忽略事實卻僅僅相信“神話”,你應該可以意識到,這18字偈子根本不是“危言聳聽”。

 

俗話說得好:當你撒了一個謊,你就必須用10個以上的謊言去設法彌補它的漏洞。「佛家學派」的後續發展就面臨這種無可挽回的境地。你一定很想知道,既然如此,那真實的情況後來是怎樣?悉達多 到底有沒有求得「解脫道」?

 

暫且賣個關子寫到這裏,給下來更長更精彩的重點章節做連貫性的伏筆。(待續)

11.jpg

《打坐之益》

注:有習慣於打坐禪修的,本人還是鼓勵您繼續,別因為看了文章而摒棄,因為打坐仍有很多好處,例如可以調節人體的免疫系統,可以放鬆精神壓力,可以降三高,可以練習各種氣功和內功,達到身體和心理皆健康的目的。

 

另外還可以訓練注意力,可以訓練頭腦潛意識的念力,也有人籍此想打開人體某些特異功能,只要練習方法正確、思維正確、行事生活正常,不搞神神化化,其實也不是壞事。(目前世界各國都有這種特殊人才的訓練)

 

也有人純粹想進入更深層的入定境界,但入定境界再高再輕安,和能打開頭腦開悟得大智慧、大神通而“成佛”,這和「解脫道」是兩回事,也許你得到的資訊是後期印度「大乘菩薩道」的“道”,但並非 悉達多太子 的「解脫道」。瞭解了這點後,你自然會慢慢調整你打坐或禪修的目的。再補充,据考,南傳的【安那般那禪法】Anapana和【毘婆舎那禪法】Vipassana仍然是屬於印度本有而且“共外道”修持的“世間禪法”之一,但對 釋迦牟尼 開悟后的原創禪法仍然會有次要的助益。而且當時的確是印度的主流禪法,釋迦牟尼 的僧團中仍然有許多弟子(外道皈依)無法捨棄此類禪法的修持,据阿含中的記載,佛陀當時也曾指導修持而未予以禁止呵責。所以大家無需放棄這兩種禪法。

 

26/03/2020     龍爺。

 

文章標籤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