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js65fgy1g5q4o30itrj30i20bggmb.jpg

《體諒和包容》

那天和老友談到處世的教訓和教導,他感慨人是難以被教導的。

我說那就不必教啊,所謂人之過在於好為人師叻,又何必拿來煩惱叻?

他說不是外人,是自己的後輩子孫,他說他才沒那閒工夫去教導外人。

我這老友是硬漢一名,脾氣本來就不太好,在和晚輩溝通方面難以耐住性子,若牽涉教導那就更別談了,年輕人也顧著自己尊嚴不易認錯(有時是角度問題而不是過錯),這樣一來一往,家庭分分鐘就會起口舌是非。

是啊,我想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理解有時不是說時間久就一定能圓融互通的,當無法更好的溝通時,朋友同事關係有時尚可以不搭理不交涉,你愛咋辦就咋辦。而親屬關係更多時候就是一種體諒和包容了。說白了,這就是看關係而論情理的層面了。

以情論,若論家庭至親關係,有時一些成員就會說:怎麼其他成員(他)不先來體諒我,倒偏要我去體諒他人?

這其中的體諒,就確實隱藏有身份、責任在內。你確實無需懷疑,即便是家庭血脈成員,思想層面也大有差異,考慮事情的細膩、深度、周詳、社會經驗更是大大不同。

再說,人一旦越在意自己的尊嚴就越無難以和他人溝通,屆時冰山將永遠無法打破,有時你必須學會第一個放下姿態和尊嚴。

有時,即便你放低姿態語氣諄諄教誨,但由於不是他個人經驗,因此仍不可能當下感同身受,除非他親身經歷過,否則能領會一成也就算是不錯的了。

好吧,就算你大發雷霆,吼叫怒罵笨、蠢、白癡、固執”等等,徒讓彼此關係陷入僵化,豈非於事無補。

與其如此,倒不如反過來面對、承認、接受人與人之間確實有思維隔閡這回事。你心中就直接接受他的“笨、蠢、白癡、固執”就得了。

有時就如同咱小時候因某些錯事被長輩訓話,至到長大出來社會工作嘗盡酸甜苦辣時,才能感同身受理解那時的訓話一樣。

至親還尚且如此,那朋友就更不必說了。按常態來說“他不是神仙,我不是聖人,彼此都存在不完美,實在不必對誰過度要求,不必對事過於期待

能如此想開,也確實沒啥事是不能體諒和包容的,那心中還有啥好抱怨的叻?

自他亦是人,人性如此,誰怨由誰啊。

02/11/2020      龍爺。 

 

 

 

文章標籤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898.jpg

《成功和底牌》

很多成功書籍和網路教條都告訴人們,只要秉承善良、誠信、沉穩、寬容、內涵、赤誠、責任、原則、分寸、堅毅,要晉級上流社會成為成功人士絕對不是問題。

事實上的真相是,無良、無誠、無信、無責任、無原則、無分寸還小氣巴拉的上流富豪比比皆是,唯一有相同的就是堅毅,堅持著那種作死的行為。

其實無論古今中外的歷史都可以看到這種事實,當今最典型又容易想到的莫過於那位特離譜總統。在各國政商界這種“人才”也確實比比皆是,大馬政商界當然也不會例外,這是不容否定的事實。

當然,人們當然能夠做善良誠懇的人,但善良誠懇“可能”會有小成就,但是不太可能因此晉身巨富。看好我不是說完全沒有,但有時你沒有兩下子狠招段要上崗終究會很難。

事實上成功的富豪往往都必須向他們的下屬鼓吹說如果要有和他們一樣的成就,就必須秉承有善良、誠信、沉穩、寬容、內涵、赤誠、責任、原則、分寸、堅毅。

原因是因為其一他不想你能超越過他,其二是他會非常沒有安全感。這就和古代帝王利用儒家或宗教思想來制約人民下屬一樣,但皇族官家自己是不受限的。

這一點你可以從爺寫的19篇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歷史中得到參考和理解。

所以等你上得了岸後才來寫傳記漂白自己,或告訴人民下屬說因為你秉承良知、誠信、沉穩、寬容、內涵、赤誠、責任、原則、分寸、堅毅,所以才晉級上流社會成為成功人士的也不遲。

有幾種人看我這樣寫心中是有點火或很不爽滴,感覺上我在鼓吹無良、無誠、無信、無責任、無原則、無分寸,還小氣巴拉。不過你仍可以pass過或者當爺神經病不要緊。

事實上無論爺怎麼吹,品性善良的人還是善良,而品性惡劣的人你怎麼吹,他也不會因為某篇文章就此改變自己。

嚴格的說,洗腦人類這種工作是任何國家統治者的長期目標。但把臺底的真相放上臺面讓人看是爺的特色。

所以別太認真去相信任何表面上的創業奮鬥說詞,真相和底牌往往都是令人詫異的。

除了一般專業人士或小富由儉者外,爺不是說這世界上完全沒有靠正當手法按部就班穩穩上位的人,但這畢竟為數不多,因為沒有天時、地利、人和,與時代背景及各種因緣偶然聚集,很難撮合一個人的成就。更何況這種因緣機率幾乎自他都無法刻意複製。

爺雖並非劉鏞,但同樣不是教你詐。

掌握人性後你不一定能成功。
但理解人性後你不會變愚蠢。

01/11/2020       龍爺。

 

 

 

 

文章標籤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38291887513226d981dc9_副本.jpg

 《風水市場價位和功力造詣》 

有人問我風水的勘察有沒有所謂的市場價位?風水是如何定價位的?

我說嚴格來說,風水是很難定義價位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風水本來就不是一種商品,充其量它只是一種服務,但這種服務和一個人的窮通禍福、貧富貴賤有著相當大的關聯,所以它不能當成是一般性的普通服務,潤金自然不能與一般服務同言。

當然,風水的潤金也取決於師父有多久的經驗、處理事情是否認真、細膩和是否有責任感,這些都可以在功夫上體現出來,下來就是他在知識上的專業,能答之有物讓人心服,最後就是他的口碑了。

所以,你可以說某師父的堪察費用很貴,外面仍然有一堆平價大師和名氣大師。當然,沒人可以阻止你的想法,只有你真正請了他們之後才會發現它的區別到底在那裏。

名氣大的大師不代表功夫上特強,而且價格往往還要更昂貴,那是因為他們丟在廣告和包裝上的費用極大。所以沒有算你那麼高的潤金他根本難以回本。

就商業角度來說,通常注重在包裝和廣告宣傳的大師在內在知識方面往往不需要學到非常專業和深入。他們要的只是對的經營手法,包刮塑造自己成偶像派大師,廣告攻勢策略,發起群眾效應鼓動名氣,和有生意做有產品賣而已。

再說,有能力把自己搞成偶像派的風水大師其背後都是有一些“背景”支撐的,只是外行看熱鬧,不知其所以然而已。

所以一個大師是否年輕漂亮、衣著時尚、名車代步、出入豪閣、品味高檔、處處廣告,和他有沒有做到我在上面所述的要求是兩回事。除非你真的當大師是偶像。

然而,從實在的角度說,這和人類去看醫生一樣,一般你會上網查閱醫生的重點在於他的專業服務到不到位,對你的審查細不細心,和能不能對症下藥治好你的病而已,然而和醫生是否年輕時尚、住豪宅、用名車、吃館子、有沒有很多廣告、是不是偶像派沒啥關係。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找坊間的平價大師,平價大師之所以平價往往都是處在磨練甚至剛起步的階段。其二是,既然收費平價你就不可能對他們要求要有過硬的經驗、事事細膩和講求責任。其三是,等到他們經驗豐富羽翼豐滿時潤金仍然會翻倍起價。

別忘記實習醫生也要吃飯賺錢的,你不可能期望一個師父的生活素質永遠比你還低吧?

再從價值上來說,很久以前我就曾經說過,如果一場風水佈局能救一人讓他趨吉避禍,請問一條命的拯救該收什麼價格?如果能救一家人,請問又要收什麼價格?如果能讓一個人得一百萬家底到底要收什麼價格,如果能得千萬或上億家產又應該要收什麼價格?如果讓他財丁貴壽,子孫滿堂,又收什麼價

所以說,風水不是商品,它是無價的,它簡直難以衡量。我在《大馬風水漫談》一書中就說過,尤其「先天風水」這東西本來就不是你的福分,而你命中帶來的才是你自己的「先天福分」,你能用到「先天風水」那是一種「後天的福分」。而這個行業的老行尊一般都是“賜福者”“賜福者”這三個字目前只有我派較常應用,外界不曾見過)。我們把“地靈吉氣”轉賜予你讓你得「後天之福」,你如果越計較等於就是在讓自己越沒有福分。你其實是在和自己過不去。

因為相對於你以後所得到的不知要多現在幾多倍,相對現在的付出簡直是微不足道了。那又何必為了區區潤金限制著自己的福分呢?當然,這也是人類被刻板的商業模式鎖定,導致一般人不可能會往這個角度去考量的實況。

寫到這裏,我再另生一個枝節,順便告訴你們我的獨特經驗吧。這裏先表明,若你是其他大師流派的徒弟或學員,看不下去的可以選擇略過。

一個經驗卓越和知識全面的師父在風水術數行業淫浸多年後,他也能達到因熟而能生巧,因巧則能通神化境「通神和化境」不是指特異功能或神通,它是一種在實戰現場、在當下情景中才能意會到的,不可言傳的刹那感知。能達到這種程度,很多時候在風水的處理上甚至已經不再按照刻板的慣例出牌。

有時甚至直接用“逆襲之法”反其道而行,有時則“無招勝有招”讓同業者百思不得其解。這種狀況尤其我這慣用「地靈術青囊學派」情形更加顯著。有時我用的,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動作,有時坐著不動僅僅用心靈力量(潛意識投射)而已,就能成辦很多份內預算的事情,我這派最明顯的莫過於在福分的投放和賜予以及災禍的遏止。所以我派有另一個內稱叫“賜福者”。

在斷事方面,有時一個事情的好壞和吉凶往往在一刹那間就可以即刻定奪,甚至連卦都不必這非常類似古代「梅花易」的化境,這也是很多古代真正的老師父心知肚明又無法用口講述出來的。同樣的,我也是第一次寫出來。

其一是,因為它太過類似易經」的「梅花易」它完全是“應機”而出,完全沒有一個相同的案例,導致無法用現代方法統計去規劃和做出盲點測試,只有運用者本身心知肚明,是非常純粹非常個人的真實體驗。

其二是,因為境界過於玄妙無法口述,就算是說出來也無法一時令人取信。

其三是,說出來反而容易產生輕慢或侮辱,尤其是服務對象。

為什麼說服務對象呢?因為萬一當事人刻意輕慢侮辱,那將牽引帶動我們的深沉情緒意識,只要是人類,下意識間就會因為頭腦的慣性思維對抗,投射出不好的意念。因為一個壞意念的激發投射,導致好不容易把當事人剛建立起來的福氣打散而功虧一簣。

在一瞬間從“賜福”變成“毀福”,甚至變成“賜凶招禍”,這是我最最替客戶擔心的。所以我在辦事中經常保持高度EQ甚至咸默。經常暗暗起意用獨創的「乾坤心法」做惡意念的消解和清淨,就是以免傷及口無遮攔的無知客戶。

有時這種意念甚至超出工作範圍之外,真正可以不必“烏鴉嘴”都可以傷人。我也曾經說過,我比所謂教導「深沉潛意識」的老師在“用意”上還要經驗豐富。另外,我們“壞意識”的投射力比“好意識”的投射力不知道要強悍多少百倍。

再次說明這和任何佛道教信仰無關,以免坊間用祂們的攘解術來相比。我甚至不沿用那種術語文字不受他們的思維框架限制。

再說,現代刻意打著宗教旗號口喊收費隨緣的可能令你得不償失甚至損失更大也未可知。(宗教人士別對號入座)

我這方面的玄妙經驗,也真的是非一般坊間大師的經驗,沒有真實的經歷你根本不可能說得出。這也算是一種超越宗教信仰包刮超越玄學術數的驗。有人說,這已經是半仙的境界,其實我本人對“半仙”、“大師”這等字眼覺得非常噁心。

清朝大思想家 魏源 在他的《默觚》論道中說:“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中人可易為上智,凡夫亦可祁天永年造化自我立焉所以我只能說這僅是在我行業中的一種類似 莊子 說的「庖丁解牛」中所謂「技進乎道」的“意境高度”而已。

所以在過往,過於玄乎的東西一般我不太愛寫,反而比較愛寫合乎邏輯,合乎思維辯證之物,以前不寫是因為不想怪力亂神讓不太理解我的人誤解以為我是打著宗教信仰旗號唬卵天下的神棍,也容易在業界造成人事譭謗,網路間造成人身攻擊

至於現在的寫也是“應機示現”才有意而為的。或許說,我現在的作法更類似遠古時代的巫覡和薩滿,我也明示說過,我算是現代真正意義上的巫覡,其實我現在要說,我的前世也曾經是。

14/10/2020。   龍爺。 

 

 

 

 

文章標籤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0_3d7f2eee2b5cac9b7217547ad977cb97_con_副本.png

《一宅多師評》

(一間住宅的多師評斷)

一些客戶曾經在勘察風水的數個星期後私下問我有關他大師朋友到他家評斷他家宅風水的佈局,最後又再轉問我認為如何。

我說如果你和該大師不太相熟,我仍可以對他的觀點正確與否做出分析,但如果是你的朋友,那我就有點難處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你認識他在先,但你不請他反而請我勘察,事後你請他重新評估我的勘察,對方如果沒收費兼純粹義務,難免可以酸溜溜對我的佈局極力指指點點說三道四。

但你又把對方的否決說辭轉告於我,由於我根本不認識對方,不曉得對方用什麼門派角度觀點駁斥我的觀點佈局,故此我無從下手。

而且,這種情況下無論我怎麼說都是錯的,因為如果我反駁他的言論則可能會被你看成我為人小氣無法容下其他大師對我的評估。

如果對方理據正確那我無話可說,我甚至可以如數退款於你,還反過來賞識對方的高明也無不可。

但要是沒有理據那就不好說了,這無形中還釀成一種師父間的隔空對決,最後讓你和所有人看笑話,說這些個師父的說辭各說各話,根本沒一個,還自相殘殺的喧鬧。最後換來大家對誰都沒信心,這種導致三輸無利之事,你何苦來哉?那為啥不一早請他勘察就完事搞定了呢?

再說,無論對方曉不曉得該地已經勘察,如果沒有做出對其他師父的斷言做出理據反駁,而僅僅是對該地的吉凶做出判斷,那你也應該讓對方拿出理據佐證他自己的說詞,再兩者對證看看誰的評斷更合乎情理不是更好?

 

如果你一早就對他有信心,更應該直接叫對方勘察聽對方的才是,至少也不至於毫無頭緒心煩至此!對方聽罷恍然點頭稱是。

話說風水派別間的說詞到底有沒有一樣的。

其實風水派別眾多,在主觀意識下,看法自然有很大差別。就算是同一個師父教出來的徒弟因為悟性不同,觀點也會有所不同。

當然在基本意識形態上的說法,例如強梁莫壓床”、“水火對”,這些在理論操作上都還是可以一致的。

但如果你說,在以上這兩種情況下的人一定有同樣的發生嗎?這就難說了,有些人睡在強梁之下甚至不一定有病痛,水火相沖也不一定就真的出口舌是非或心臟病,就算有事也不一定就出那回事啊。神準在概率上也不是沒有,但那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理論操作即便可以一樣,結果還是可以千差萬別的。

再說,如果你懷抱真才實學,還真的懶得去爭辯。除了同一個師父門派下,否則玄學派別間如果真鬧爭辯是很難有統一結論的。另外,因為談到深入的學術操作和斷事部份,等於你主動公開,拱手讓他人公然窺探和免費學習,誰又會笨到那種程度呢?任何一種行業都不會吧!

一個修車師傅的斤兩到那裡,你自己要去仔細觀察,你也可以問,但要有技巧,最後找誰自己下定決心,別三心兩意。

10/10/2020。    龍爺。

 

 

 

文章標籤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8979_副本.png

《開光趣談和易經

記得數年前有一住南馬的女讀者來電問,他搬了新家後的兩年,丈夫好像轉了性似的,以前的他滴酒不沾,自從住進來後就逐漸喜歡上杯中物,最初只是買些啤酒在家喝,後來到茶室和朋友喝,最後甚至到夜店喝得大醉後回家大發雷霆,夫婦因此感情失和幾釀離婚。

我說可能是生意上的煩惱或者生活壓力過大,或者妳和他吵架吧?女事主極力否認有此事,經過商議她決定起卦試試。

得卦後,見次爻之鬼化回合,又代表丈夫又代表神位,同樣的用神,關鍵在一個「酉」字。我居然琢磨半天解不出,因為易經從來都沒有相同的卦。

想得我很睏,打算去小歇一會,一轉過身看見多年供拿督公的五加皮,頭腦猛的一醒,酉字加坎卦之水岂非「酒」字?。馬上聯絡女事主問,是不是神台上有誤放擺設的酒類?

女事主回答沒這回事,因為拜的是觀音哪來的供酒?怕我不信還順便拍照發送過來。神台果然乾淨莊嚴擺設得當,無可挑剔。

從卦象的不尋常,我在想難道是無形界的問題?可是無形界的事怎麼對證?如何做證?

煩惱了一晚,第二天仍然去幫人入夥安神,在安神的過程中不由想起可能是安神者潛意識的問題。

我隨後聯絡女事主問家中觀音到底是找誰開光的?開光者是不是好酒之人?過後事主回復我說是某「濟公壇」的乩童開光的,經過詢問對方竟然是丈夫朋友的朋友,同樣是個酒徒。

這等於就解開和印證了卦中隱藏的秘密。的確,開光這種事非常微妙,居然牽涉開光者的人格和潛意識投射的問題,還無意中產生了影響力效應。

所以我在開光方面從來小心不挪用自己的意識,如果不小心挪用會馬上連續性剔除清淨,確保投射轉移的都是最原始最清淨的宇宙意識,這才有利於當事人的安奉,當然這其中牽涉開光儀式的特殊秘密了。

無論你是什麼宗教的傳教人士或什麼派的修行信仰者,只要你是人類,在人格上肯定不會圓滿無暇,都有很多陰暗層面的潛意識,這些才是不可小覷的關鍵。

請來的到底是什麼靈,還是性格相近的酒鬼開光者自己都不知道,後續的事就更加無法窺探了。

事情搞明白後就好辦了,遂約好當事者夫婦詳解卦中原意及後果的嚴重並告知處理方法。

做先生的頓時覺得卦象合乎情理,經重新開光並叮囑其丈夫克制酒意後,其丈夫逐漸回復以往的生活。

 

後來他太太對我說,好在那個乩童不好色,否則他先生就糟了。我笑笑,但心裡在說,你怎麼知道他沒有?你怎麼知道和尚肯定斷除色欲?你怎麼知道道德光圈的背後深藏着的人性陰暗面?但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明白,有多少人嗤之以鼻,有多少開光者在背後怒罵說我危言聳聽。

所以,開光不是多少錢的問題,也不是什麼宗教不宗教,更不是甚麼請道德高人開光的問題,而是開光者在開光二字上懂不懂它的意義,知不知人家拜你的暗意識所產生的影響有多深遠,儀式上到不到家,懂不懂廻遮潛在不良意念的投射力,知不知道如何瞬間補抓發放轉移宇宙意識力量的問題。

開光的重要真的不在表面而是在智慧的內涵,易經一個卦象就可以輕易作證。否則你家中天真的小孩就可以開光,重點是他沒玩過「絕地求生」的“殺人”遊戲。

28/09/2020。    龍爺。

 

 

 

 

文章標籤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9787_副本_副本.jpg

《大乘佛教的產生與奧義書關係 


(先說明這篇文章確實有點長,而且沒啥圖片,非打起精神殺死些腦細胞不可,否則你不可能讀完。)

在印度宗教的哲學思想中,最大最正統的要算是「吠檀多」或稱「吠陀」,而最大的異端卻是「佛家」,二者的相互關係影響了印度思想史。

 

大多數印度思想史家認為,「佛教」的基本世界觀乃是從「吠陀與奧義書」思想發展而來,實際上 釋迦牟尼 本人在出家初期的確受到《奧義書》思想重大的影響,比如業力,因果,三世輪回,苦,解脫,四禪八定,六道眾生,諸天等等。

 

但「佛教」的核心部分乃是在宣揚形而上的本體論,籍禪修,苦行等方式,期待小我(本具自性)與本有的真常大我、梵我(如來藏)合二為一而脫離三世輪回之苦,回歸清淨的本性。

 

而「原始佛家」的核心思想是說明 釋迦牟尼 因為洞見人體「六處入處」因為「根境識」的關係導致「五蘊」生起情緒煩惱痛苦,續而流轉生死的真相,並以此「緣生法」正見理念修持「四聖諦三轉十二行」出生死煩惱。

 

一直到了「根本佛教」時期,因為《阿毗達摩》的出現導致變更法理,才從「佛家」逐漸演變成「佛教」,提倡「三世實有」說,宣導「無常,苦,空,無我」等思想,企圖通過修習「安那般那」和「毗婆室那」禪法斷除生死煩惱解脫的理念。


佛滅數百年後,《奧義書》的思想日益深入的滲透到「佛教」中,使「佛教」的思想產生更大的演變。從「部派佛教」的「三世實有說」,到「大乘佛教」絕對唯一的「真如法性」,最後於西元五世紀後產生的「如來藏佛教」描述一切眾生本具清淨自性,真常唯心的內容,使到「佛教」成為了佛梵雜糅的產物,逐漸被《奧義書》的思想所同化。

 
「大乘佛教」是西元前二世紀在古印度出現的新思想,它的特點包括了:強調悲願,入世利他,菩薩信仰,神通示現,他力庇護,梵化的佛性涅槃論,絕對的佛陀觀,超經驗的形而上學等。

 

學術界充分意識到,這樣的思想是與「原始佛家」思想是完全隔裂的,而另一方面又體現出與《奧義書》中形而上的思想完全一致的特點,如:不二、平等、如夢如幻、假有、二諦、無分別、唯心等,這在佛陀時代的「佛家」是絕對找不到根源的。


「大乘佛教」的產生絕對不是一種單一的運動,而是相互鬆散聯繫的思想趨勢的整合結果。1.禪觀的新思想,2.菩薩行的開拓,3.淨土信仰主義的強化,4.脫離「部派佛教三世實有論」,妄想恢復「吠陀本旨」的衝動,而這些新興的思想無論從個別還是整體上看,都反映出《奧義書》思想對「大乘佛教」的影響。

 


【一 .禪觀的發展與大乘諸派 】


「大乘般若」和「瑜伽」思想的產生都離不開禪觀的發展,這一點在大乘經典中可以得到證實。如現存最早的《八千頌般若》中說六百萬三昧門,謂得是諸三昧已,了達般若波羅蜜,住阿毗跋致地,《小品般若經》卷十明確指出禪法的三昧是般若的根源。

 

從邏輯上說,在印度沙門文化的包圍下,《奧義書》中「真常唯心」的思想通過禪觀管道,被皈依佛教後的外道大量的引進佛教,在沒有「經部長老」審核監督的時代,這是很自然的事。

 
般若的思想可能來至於不屬正統僧團的遊方吠陀苦行僧,相對於部派僧伽的獨立性,他們的禪觀內容更容易接受新的啟示,包括來至於《奧義書》的啟示。《般若經》暗示了「大乘禪觀三昧」與《奧義書》形而上學的一致性。

 

如:1.離幻 、空花、如鏡像三昧,2.無礙解脫、性常默然、不壞、光明、離垢清淨三昧,3.無差別見、諸法不異、離一切見、離一切相三昧,4.諸法不可得、離一切著、破諸法無明、離塵垢、離一切暗三昧等等。


這些禪觀的思想內容,在「原始佛家」、「根本佛家」、「部派佛教」中是絕對沒有的,但卻與《奧義書》中的梵、真我、如來藏、空性、第一義的世界觀有著本質上的一致性。比如「離幻三昧」等,就與《奧義書》觀證世界為幻、唯梵(常住真性)獨真完全一致。

 

如「無礙解脫三昧」,則於《奧義書》中的梵(常住真性)離言詮、離相、解脫、恒常、光明、安隱、清淨無染毫無本質上的區別。如「無差別見三昧」,則於《奧義書》中觀想梵我平等一味、無見、無相、無差別完全一致。如「不可得三昧」,與《奧義書》中常住本性乃離諸名色、不可知、不可得、不可著如出一撤。

 

《奧義書》中這些禪觀思想的出現更早於佛家,而「原始佛家」並無這些內容,因而可以肯定,般若三昧的第一義諦,空性等思想,完全是受到《奧義書》中常住真性的影響,或者說,「大乘般若」的思想完全是在《奧義書》的啟示下產生出來的新思想。

 
另外,於西元四世紀出現的「大乘瑜伽行派」也是受《奧義書》的思想啟示演變而來的,在早期的「部派佛教」時期,就有不事議論,專修瑜伽的瑜伽師,後者正是由於導入「唯識性」的禪觀理念而形成了「瑜伽行派」。

 

雖然在《阿含經》中也有一些隨順「識本論」的內容,但是屬於極其偶然的。很難想像,數百年後會演變成一個完全獨立的「大乘學派」。


「識本論」乃是《奧義書》的主流思想 ,而《阿含經》中「識本論」實際上也源於此,且《奧義書》要求禪修者觀「名色」(五蘊)唯是識,這與大乘的唯識觀一致。

 

因此可以確定,佛滅後,有些皈依佛教的外道,把《奧義書》的禪觀方法融入「佛教」,從而形成諸法唯識的觀法,但同時,他們試圖從《阿含經》中尋找根據,最終導致了「瑜伽行派」的產生。


正是《吠陀奧義書》中形而上的哲學思想論述《阿毗達摩》滲透進「佛家」,這才是引起後來「佛教」思想大變革的真正原因。當由此形成的新思想被表達出來,就形成了「大乘初期」的「般若」和中期的「唯識」思想及「中觀」思想。所以,不管是「般若」思想,還是「瑜伽」的思想,都表現為對《奧義書》形而上學的回歸。

 

「部派佛教」時期的教義宣揚的是「緣起」「無我,無常,苦空,不淨」,而到了後來的「大乘」各派時期,處處在宣揚「真常大我」,「常,樂,我,淨」。

 

 
【二. 大乘菩薩道的形成】

 
佛滅百餘年後的「部派佛教」中,因信徒的緬懷,從而出現了《本生》、《譬喻》.《因緣》、《方廣》等經典,還有後人編撰的傳記文學塑造偶像,因此「菩薩」的觀念逐漸的形成。

 

「菩薩」最早是指「原始佛家」時期對沙門的佈施供養者,到後來的「大乘經典」中,凡是發誓度眾生的人皆被指為「菩薩」,排行在「四果阿拉漢」之上。然而盛行於「南傳上座部」的「菩薩道」思想則又完全有別於西元一世紀出現的「大乘菩薩道」理念,顯然它們都是由後人編撰發明而成。


「大乘菩薩道」又稱為「大乘佛教」,它是以大慈大悲,大願大行為主要特徵,它的產生自然是以菩薩思想為重要資源。然而,從「原始佛家」的樸實無華,逐漸演變成很多佛菩薩,出於大悲系統拯救的行為。從「原始佛家」宣導「解脫」為最的理念,轉變為「大乘菩薩」提倡慈悲的傳教式精神,如果不是 阿育王 因為提倡《阿毗達摩》變造經典打破傳統缺口的影響,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近現代的學者指出,作為「大乘菩薩道」基礎的「慈悲觀」,極有可能是受到波斯盛行的「彌特拉」崇拜啟發,而且在「大乘經典」中,作為「大慈象徵」的「彌勒」和「大悲象徵」的「阿彌陀佛」,也有自波斯的「彌特拉」的朔源。

 

然也有人認為,由《奧義書》的傳統思想融合《克裏斯那》的崇拜,並吸取波斯文化因素而產生的《薄伽梵歌》對「大乘菩薩道」思想的影響更大一些。

 

《薄伽梵歌》攝取《奧義書》之精華,其主要內容的成立遠在於「大乘佛教」之前,「大乘菩薩道」重悲願、利他、入世的精神,與「原始佛家」專重解脫的理念完全不同,但不代表他們不注重入世,只是隨順「緣生法」而已,但卻與《薄伽梵歌》的立場完全一致,說明前者受後者的思想而來(幾年前,我曾見過有佛教徒將《薄伽梵歌》當做佛法在弘揚)。

 
《薄伽梵歌》的思想與「原始佛家」的思想完全不同,它的基本宗旨涅槃與世間,出世理想和入世精神的調和。這是因為,一方面《薄伽梵歌》繼承《奧義書》的思想,認為世界如幻如化、無常、生滅、不可得、不淨,故以舍離為修道準則,而另一方面,卻又在宣說,如來藏(梵)清淨寂滅,遍一切處,能建立世界萬法,世間諸法皆從真性而生,諸法有生滅,而此真如不生不滅。

 

因此,即不可貪著世間假相,但又不可違背真如能生萬法的道理,所以即入世又出世,力求出世與入世之間的協調,修瑜伽者,必須以舍離與有為結合才能圓滿修行。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般若經》乃至大乘諸經中得到證實,它們宣導的就是,生死與涅槃不二,菩提與煩惱不二,世間與出世間不二,空有不二,凡聖不二,又宣導世出世間一切法當體即空,菩薩唯有證入此不二法門,方能成就無上菩提。簡單說這是模棱兩可的「唯心論調」,無論怎麼說都可以,怎麼掰都贏。

 

與此同時又極力的貶低「阿拉漢」為“自了漢”、“焦芽敗種”、“沒慈悲心”,只知“沉空守寂”,所以不能成就無上佛道,一切只因不知本具「常住真性」,清淨寂滅,且又能建立萬法(如《維摩詰經》,《楞嚴經》中甚至將「阿羅漢」貶成入魔),這就是「大乘經典」何以貶低「阿拉漢」的真正緣由。

 
而在「原始佛家」,解脫與煩惱,涅槃與生死是不可能融合的,釋迦牟尼 宣導的是修持「四聖諦十二因緣得明斷無明」(優婆底耶 充分闡明了「原始佛家」與《薄伽梵歌》的區別。

 

到了「部派佛教」時期,寺院生活依然與世俗隔離,故「大乘佛教」(菩薩道)的不住生死、不入涅槃的思想當然是不可能從「原始佛家」這樣的實踐中發展而來,更沒有其他資源,所以它必然是由「吠陀婆羅門」的《奧義書》及《薄伽梵歌》涅槃與世間調和的理想化,深刻的滲透進後期佛教的結果。


再者,「大乘菩薩」與慈悲相應的「平等性智」(證自他平等,諸法平等)也是從《奧義書》及《薄伽梵歌》演變而來。


第一,「原始佛家」提倡五戒中的不害不殺,完全是由經驗而來的,它著眼於一切生命都有樂生畏死的心理,而《薄伽梵歌》所提倡的慈悲則完全是形而上學的。而《奧義書》提倡的是:人必愛我,方能愛一切眾生,其宣揚的真我是一切眾生本具的。

 

在此基礎上,《薄伽梵歌》標榜「同體大悲」,謂真我平等、本具、不二、遍入一切眾生,故瑜伽行者視眾生之苦樂屬我、我所。

 

歌云:入彼瑜伽者,視一切有我,我亦有一切,故一切平等,這既是「大乘菩薩道」所宣導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來源。瑜伽行者出於自他平等之智,才有入世利他之大行,這與「原始佛家」所宣導的「緣生法」思想是那樣的格格不入。


第二,《薄伽梵歌》又從自他平等引申出苦樂平等,諸法平等,世出世間平等。其以為慈悲與暴戾,清淨與染汙,正直與邪惡,以及凡聖,苦樂等一切對立之相,皆從我(真如、如來藏)所出,皆以我為本體,故聖者平等視一切法。

 

歌云:世間眾生同一體,萬差千別自相同,視一切平等,乃真瑜伽士。這與「大乘菩薩道」觀一切眾生本具佛性,本具智慧德相,又觀諸法當體即空,同一空性的思想是完全的一致,而在「原始佛家」中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思想。


第三,與此相關,「不二平等」,作為菩薩深智的境界,也是來自於《奧義書》和《薄伽梵歌》。《奧義書》中提到,「心、物不二」,是認知的最高境界,主客對待是因為有二元對立,是有分別,心有分別,則仍有法執和無明,基於此,大乘經典中每每出現苛斥,貶低「阿拉漢」有分別心,法執未斷,正是緣於此。

 

《薄伽梵歌》則把「心、物不二」擴展為「諸法不二」,認為“有二”或“雙味”統攝一切虛妄分別,世間由此顯現出種種差別幻相,乃至出現貪欲與爭鬥,聖者得不二之智,等視一切,複歸於“一味”之自我。

 

如「大乘華嚴經」中所云:「奇哉,奇哉,大地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無明妄想而不能證得,若無無明妄想,則一切智,自然直,無師智自然顯現。」

 

另外,在大乘「真常系」的經典中隨處可以看到這樣「諸法不二平等」的內容,如「生死涅槃不二」,「菩提煩惱不二」,「世出世間不二」,「凡聖不二」等等,不勝枚舉,而這樣模棱兩可的矛盾內容,在「原始佛家」時期是完全不存在的。


還有,佛菩薩化身的觀念也印證了菩薩思想與《奧義書》和《薄伽梵歌》思想的關聯。「大乘佛教」認為,諸佛菩薩法身清淨寂滅,常住不壞,能出生一切功德,能隨緣建立妙用,所以能無量劫出現於世,廣度眾生,這實際上就是「婆羅門教毗濕奴神」化身的翻版。

 

它乃是緣於「巴克提運動」,尤其是「克裏斯那神」的崇拜。譬如,諸佛和觀世音菩薩有光焰之身,充滿虛空,每一個毛孔都包括一個他方世界,其中有無量無邊的菩薩和眾生,這與「克裏斯那」在「阿周那」面前顯現幻身,是出於同樣的思維模式。《薄伽梵歌》的影響也使「大乘佛教」通過佛菩薩實行的“外力拯救”得到發展。

 

另外,「大乘佛教」特有的「諸法如幻,心性本淨,如來藏本具」的觀念也正暗合了《奧義書》的思想,於此相關的還有以下事實。

 

1.最早的「菩薩眾」是成立於西元前二世紀末,印度西北部的“在家佛教信眾”,它的興起與《薄伽梵歌》的流行在時間和空間上是重疊的。

 

2.《薄伽梵歌》極力貶低出家修行,推崇讚歎在家持法,主張慈悲濟世,反對解脫煩惱斷輪回,以及強調「真俗不二,凡聖不二」,這都與居士佛教運動的精神完全一致。在此,可以明白為什麼在有些大乘的經典中,在家居士可以呵斥貶低出家眾,甚至是「阿拉漢」。

 

3.在家信眾團體由於獨立於僧團而存在,使包括《薄伽梵》崇拜在內的宗教思想滲入佛教更加的方便。因而可以肯定,《薄伽梵歌》是通過在家信眾團體逐漸滲入佛教之中,最終導致了「菩薩道」的產生。

 


【三.信仰主義的強化與大乘佛教的產生】

 
信仰主義的強化也是促使「大乘佛教」產生的重要因素。在「大乘佛教」中,有著不少禮拜十方諸佛,祈求加被和懺悔罪業的經典,而這些內容則與《奧義書》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聯。


「原始佛法」本來重自證,而不重信仰,如《雜阿含》卷21:「尼犍若提子語質多羅長者言:汝信沙門瞿曇得無覺悟觀三昧耶?質多羅長者答言:我不以信故來......我已常住此三昧,有如是智,何用信世尊為。」

 

而在大乘的經典中,如《阿閦佛國經》、《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等主張通過信仰往生淨土,《般舟三昧經》等主張通過念佛得三昧,現在諸佛悉立於前,佛教在這裏變成了真正信仰意義的“宗教”了。這種巨大的思想轉變,必定是印度本土原生宗教思想不斷影響下的必然結果。


再說,這種「強化信仰的佛教」產生,與希臘波斯的文化影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西元前三世紀至西元一世紀,希臘人、塞種人、貴霜人等相繼入侵印度,使印度西北成為本土文化與波斯、希臘等文化交融的場所。

 

當時留存的佛教藝術(文學作品)反映出希臘、波斯文化的影響是極深刻而顯著的。因此,佛教的思想受後者的影響也是自然的,但這主要應當通過思想的比較來證明。


就大乘「淨土宗」的信仰而言,它的波斯文化的因素是很明顯,前面說過,「阿彌陀佛」或「無量光佛」的信仰既是從波斯宗教信仰演變而來。波斯古經《阿吠斯塔》描述西方有極樂世界,名曰「無量光」。「大日如來」、「阿閦佛」的形象也反映了波斯、希臘對「太陽神」崇拜的影響。

 

另外,「大乘佛教」中的菩薩,如觀音、地藏、文殊普賢等,是人類抽象原理的演化(慈悲、願力、智慧、實踐的化身),這與「吠陀信仰」中的「自然神」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而更像「所羅亞斯德教」、「猶太教」中的天使,這意味著他們的形象源自外來宗教和印度本土信仰的糅合、薰染下被創造出來的。


其次,佛教的信仰運動可能更多的是從本土的「巴克提教」中汲取營養。「巴克提教」是南印度民間信仰與《奧義書》(吠檀多)思想融合的產物。換句話說,印度教本身的信仰化乃是《奧義書》中本有信仰與異端信仰融合下的結果。

 

《奧義書》中早就提到了通過虔誠的信仰,持咒達到禪定的方法,也相信通過虔誠的皈依,可以得到神的加持,從而獲得覺悟和解脫,另外還以信仰願力決定往生「梵地淨土」,若人臨終前一心願入於「梵」,則死後必入「梵界」。從中,確實可以看出「大乘淨土宗」的思想重視願力、信仰、他力的慈悲。


印度的「巴克提教」,尤其是對「薄伽梵」的崇拜,就是將《奧義書》的思想整合並吸取其他文化因素而形成的。巴克提者,為虔誠信仰、崇拜、獻身、摯愛等意。虔誠信仰出於對神殊勝存在的信任。

 

《薄伽梵歌》認為「薄伽梵」是至上的「我」,是「萬物之源」,是「無生無滅」,「恒常清淨」,「究竟圓滿」的。修道者以虔誠「信仰自我」者為最高,依吠陀、祭祀、苦行、佈施皆不能見「薄伽梵」實相,唯有依虔誠的信仰,與世尊的大悲願力,才能如實見之。親證「梵我」者,若在臨死前發大誓願,死後,定入清淨的「梵界」,最終與「真如」、「梵」融為一體。


將這種思想與佛教對比,可以確定以下幾點:


第一,它的淨土信仰在理論上有著明顯的家族相似性,「淨土佛教」對佛,淨土的描述與《薄伽梵歌》對「至上神」,「梵界」的描述是一樣的。

 

「阿彌陀佛」信仰,是依據「阿彌陀佛」的誓願力,任何人只要具足信願行,臨終一定會得到祂的接引,往生至祂的清淨佛國,這實際上與「巴克提教」的拯救是一樣的。由於《薄伽梵歌》的形成遠在「大乘佛教」之前,故設想後者沿襲了前者的思想也是很自然的。


第二,「大乘佛教」的佛菩薩系統也與《薄伽梵歌》的神話有著顯著的親緣性。佛菩薩化現世間說法度生,只是「毗濕奴神」化身的翻版。「觀音菩薩」的形象與「毗濕奴」和「克裏希那」及印度本土信仰崇拜有關,「文殊」和「普賢」的形象則脫胎自「梵天」與「帝釋」。

 

「過去七佛」對應於「吠陀」中的「七仙」,佛的三身分別與《薄伽梵歌》的「無德梵」、「有德梵」、「化身梵」對應。《觀音德藏經》說「本際佛」依禪定生「觀自在」,後者與眾神創造世界,這與「毗濕奴」通過苦行創造「生主」和「梵天」,後者再創造世界,遵循著同一思維模式。

 

與「毗濕奴」一樣,「如來」不僅是神,而且是“創造菩薩”,眾生的神中之神。可見,「大乘佛教」的“有神論”可溯源自「巴克提教」思想。


另外,作為「淨土思想」起源之一的佛塔崇拜,正是以「在家信眾」為主體,其產生也與「巴克提運動」造成的濃厚的信仰主義氣氛有關。

 


【四.大乘佛教觀點的定型和最終走向】 

 

「原始佛家」本來是經驗和自然主義的立場,其宗旨是通過客觀世界對主觀世界的影響,強調「我空法有」身體感官世界的暫有,而在暫有中的交互影響與不斷變化的規律恒在。

 

但「大乘佛教」所謂的真如、空性、法性、實相、勝義、法身、不二、絕對、佛性、涅槃、寂滅等,都提示著「我空法空」,另外在「形而上」再次建立極樂淨土則絕對存在。通過否定現實經驗的來詮顯形上的絕對,這在「原始佛家」中是絕對沒有的,這樣的思想完全是《奧義書》的思路。


大多數學者認為,大乘的真如、如來藏、佛性、第一義諦、空性 等等與《奧義書》中「梵」的概念有著本質的相同。如印度已故總統政治家兼教授的「拉達克利須南」和「杜特」學者等都認為大乘的「如來藏」、「真如」乃是“世界永恆”的本體,與《奧義書》中的「大梵」是沒有區別的,只是名字不同而已,事實的確如此。

 

所以大家不能說這是「大乘菩薩道」或「印度諸教」把現實世界說成假的,再建構一個假的能滿足所有的虛幻世界又說成是真實的,因為這種宗教概念必須迎合人類在現實世界遭遇不滿後又幻想著在某種次元空間加倍得到的心靈需求。另外在「大乘菩薩道」這種概念又稱為「真空妙有」,這也是「唯心論」或「自由心證」的最高境界。


綜上所述,「大乘佛教」的產生,主要是印度這個國度的人民百姓對神的極度依賴,加上「吠陀婆羅門教」和「種姓輪回制度」才是印度「雅利安人」三千多年來種下的異常鞏固的大根,即便是佛教曾經盛極一時。

 

所以在「核心思維」被扭曲的「部派佛教」之後,「婆羅門」的「奧義薄伽梵」等「大乘思想」借著沙門之間的自由改教和交流,逐漸一步步的對「部派佛教」滲透,進而影響導致的趨勢和結果。

 

這種滲透使「大乘佛教」確立了形而上學的絕對,但「大乘佛教」在隨後的發展中,逐漸從「空」向「有」的立場傾斜,最後在「如來藏佛教」中,絕對被明確為「至上我」,於是,「佛教」完全被《吠檀多》思想同化(宗教化),而這一點,也奠定了中國漢傳佛教的根本走向。

 

28/08/2020      龍爺改編。

 

 

 

 

文章標籤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6997f969d3f4658838d2cee5a1b13b8 - copy.jpg

《風水與佛教思維》

此文章的緣起,是因為在風水小組的一篇文章《風水效應的正確認知》而起。

這原本是坊間很少人談及的較嚴肅的學術性議題,我用的正是畢生在玄學堪輿上的統戰經驗作為對讀者正面的教導。

但鑒於評論中一名對佛教初淺認識的網友用佛教觀點來插入闡述風水觀點而起。

該名網友的見解是,“最好的風水”是面對現實生活時心態思維的調整和轉變。

我糾正了他的錯誤,我說要“連同”心態思維,而不是宗教界說的心態好就是風水好的阿Q心態。“連同”二字已經非常明白就是要連同風水方面的調整,因為士兵要打仗必須要有實際上的裝備,而不能僅僅依靠精神勝利式的調整心態。

惟恐他的錯誤見解誤導其他網友,在宣揚正確知識責任傳遞下,管理員嘗試用旁觀者角度剖析他見解和用字上的失當,其實管理員長期深度閱讀我的各類文章,他的剖析可說相當中肯,也非常明白我要表達的含義。

可惜這網友被我先行糾正後仍不能醒覺也無愧意,自持一些皮毛佛法就宣兵奪主。之後竟然告訴管理員他是有話直說,並且向管理員道歉。

其一是嚴肅的專業性課題不是一般旁人因為“有話說”就可以任意強加其中篡奪言詞的,因為任何專業課題發言者必須為自己的言論負責。

其次是他被直接提醒竟然不能察覺自己的失誤這沒關係,竟然還能主僕不分的堅持個人錯誤觀點。

這樣一來的激發,又變成有必要去撰寫另一個以宗教角度來看待闡述風水玄學的文章。其實如果有閱讀我部落格的讀者大半會留意到我對“用宗教角度看待玄學術數的弊病”論述散落在各個文章的角落。

這裡我無法不再次嚴厲正色的說,有些人尤其學過一點佛法的人對於風水玄學抱持很不屑的心態。

這些人總是主觀的認為學了佛法彷彿就大過天了,在佛祖光環罩頂下,人生的一切都離不開佛法的分析,只要將佛法二字套進去,感覺馬上超然於一切,面對人生任何苦難彷彿都不是問題了。

就例如這位佛教徒網友動輒慣用“無常”二字套入一切“人生話語”,你無論說甚麼他都會說“無常”。彷彿無常二字代表著“佛法最高無能勝境界”,別人說甚麼都要服輸認慫。

討論風水玄學也一樣,談到最後一句“風水也是無常”彷彿他完勝了,你無從再辯駁了。

其實用“無常”字眼套入風水是否积積極正確?這裡就不得不談確實牽涉了两個佛教體系也就是「大乘菩薩道」和「原始佛家」兩大體系的觀點。

因為這两家對 “無常” 的微觀詮釋和意義是完全迥異的。

他以「大乘菩薩道」的角度直接切入說:風水也離不開無常變化!(跟著還比個大拇指和笑臉表情;哇賽,這興許是要把爺給 “將軍” 了唄?)

用「大乘菩薩道」的角度看待世界,也有分幾種觀點,其中一種就是“無常”和“空見”。一句“宇宙中的一切皆是無常”,或者“宇宙中的一切皆是空”,一切都順序都是“成住壞空”,最後就是歸空,那就表達完了,已經涵蓋一切了。

那還要說甚麼?還談甚麼人生?還談甚麼積極、甚麼開創?得到這種信息只有兩條出路就是看破出家修行當和尚四大皆空而已。

那不要出家走第二條路能怎麼樣,那就是在家修行寡欲無求知足常樂無我無心身心清淨當下即佛。

那面對人生種種問題如衣食住行人事金錢家庭病痛煩惱該怎麼度越?還是一句話,認知世間無常,看破放下自在安樂無欲無求知足常樂無我無心身心清淨當下即佛。

各位客官你還別笑,「大乘菩薩道」就是這麼告訴你的。人生就是無盡的苦而已,所以人間是不必眷戀的,不死的西方極樂世界才是彼岸。

風水命理富貴榮華都是過眼雲煙,所以住宅祖先風水命運不好事業婚姻不順面對重重打擊都是你前世註定,是你業障重,那你還看甚麼鬼風水批甚麼命理算甚麼易經卦?你心態上直接接受認知了知這一切皆是無常,然後馬死落地行,糾正心態不為環境所惑,用你的心去轉境,反正一切都會習慣不就完了嘛!

真的是那樣嗎?那其實根本不必甚麼高深哲理佛法,人類本身在面對任何打擊都能從時間上去淡化去適應和改變心態啊?你仔細想想難道不是嗎?

那這種“大乘”邏輯來說,你今生來這世界走一趟除了“修行”外,也確實是多餘和沒啥意思的了。這算甚麼?這是很消極的人生啊!

然而這種觀念在一些生活過得不怎麼樣的人在心態上來說卻非常受用。

為甚麼這樣說呢?這類似仇富的窮人看到富人一般,嘴上不屑的說:有啥了不起,死了還不是和我一樣一堆黃土?

這麼一說心態上感覺舒服、平衡多了。看,心理上的阿Q精神立馬就戰勝了,看起來貌似真的“心已經轉境”了不是嗎?

但在面對口渴肚子餓的現實問題時他卻是要喝水吃東西的。他無法說服自己的身體,叫身體認為肚子餓口渴是虛幻不實的,食物和水是暫時假合的,連口渴肚子餓這種想法也是假象來的。

如果他這樣想之後,肚子從此就不感覺餓,也不必再吃東西的話,爺稱他做老豆。所以爺認為有這種想法的人在現實生活中註定是個心態矛盾虛偽的“嚕蛇”。

如果換成用「原始佛家」的角度看又是另一回事了,其實 釋迦牟尼 的觀點中,無常是一種動詞而不是一種能無由來去而獨立存在於宇宙的神秘至高無形操作系統。

它必須建立在物質之上,而物質的構成現象是「緣生法」,而「緣生」是“在影響中變化”的意思,所以真正完整的名詞應該是「緣生法無常」才對,只有認知到這一點整個人生才不至於消極。

否則甚麼東西都直接談“無常”二字,字眼上就讓人感覺是種不可逆或無可挽回的壞死狀態,直接導致的就是消極而不是带有開創性改變性的積極,而所謂的改變就僅僅是很抽象似的改變心境而已。

「緣生法」代表“影響”,是可以串連「因緣」,或者可以說成「因緣而緣生」或「因緣聚會」。

而“無常”是「變化」和「不確定因素」的意思,離開「緣生法」「無常」不能獨立存在,所以整個句子串連叫「緣生法無常」。用白話文可以說成是“多重微分子組合相互干涉影響而發生不確定變化作用”的意思。

其實它的本意和重點只是用在人類的觸覺境界或感官世界對外在環境所造成的內在各種情緒的連鎖反應。

和「大乘菩薩道」的“成住壞空”或“生住異滅”有著迥然不同的意義。

一個是認知宇宙萬物直線式的從生到死,從有到無,從創設到毀滅的消極狀態。

如果將「緣生法無常」套入宇宙觀它就變成一個生生不息、交互作用、相互影響而不斷變化的狀態。

把它套入人類的生活作息,就變成人類除了受“先天因緣”人事物的左右和影響(如出生後家庭、父母、兄弟姐妹、貧富環境、知識吸收等等),也可以受“後天因緣”的他人栽培和自己努力奮鬥影響,成就和開創不一樣的未來。

所以一個是「業力宿命」注定似的消極的,一個是可以選擇自我開創的積極的。各位客官,你看到不一樣的思維概念嗎?

再舉個例子,你有一畝不怎麼樣的地但可以允許你種50棵榴槤樹是你長輩留給你的(先天因緣),你就相信你的命運只能種50棵嗎?現在人家一畝地可以種到80甚至100棵你會相信嗎?(後天因緣影響)

地不太好你不會請教專家調整土地嗎?你不會改種收益更好的貓山王嗎?不會加強種植和施肥技術嗎?不會學習榴槤配種嗎?不會開發榴槤周邊產品嗎?不會外銷更遠的地方嗎?不夠地種植你就不能設法再租賃土地嗎?有動物偷吃難道沒有現代科技防範捕抓嗎?(各種先後天因緣疊加交互作用產生變化影響)

這先後天的各種因緣交會不出「緣生法無常」這5個字的範圍啊,可為甚麼看起立就差那麼遠呢?為甚麼那麼積極那麼的有活力啊?你願意跟隨命運逆來順受還是努力改變創造命運啊?

好,說到這議題由於不是純粹佛法講述,只是想撇清兩種思維的基本概念。最後還是要把所有的闡述指向最初的文章起因。這裡要問一問,風水難道不是古人用來積極改變命運的其中一個人生要素嗎!

那或許你要問,甚麼時候要面對現實生活才需要調整心態思維啊?那就是你已經積極做出付出所有努力包括消除消極宿命思維後,已經半條命了不能拼了,垂垂老矣,你可以說在某方面你已經盡力,可以真正“隨緣”了。

 

但也不是叫你從此消極,你仍可以不斷學習其它知識和興趣,可以鼓勵家人至親,可以用行動圓融家庭生活,增加家庭後輩的生活信心。能夠如此的話,不也是在調整心態思維創造生活中的「積極緣生法」嗎?

記得啊,釋迦牟尼 的「緣生法無常」是因緣的不斷創造和干涉變化而沒有常態,而不是叫你一切無常改變心境好去消極認命坐以待斃啊!

 

無可否認,當今華裔世界確實受「大乘菩薩道」的觀念洗禮而影響深厚,即便你不是真的佛教徒。而有些人則是表面看似學原始佛家,內在思維確是不折不扣的大乘佛教。但我個人的心得是,真正的「原始佛家」的哲學思維更符合這個現實世界。

 

連這種容易得罪人的議題龍爺都寫出來了,我相信也沒幾個人要寫或敢這樣寫,最後對不對仍然由你自己去思考,一切毫不勉強。

 

寫不寫在我,接不接受在你。

04/08/2020。  龍爺。

 

 

文章標籤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49.jpg_wh300_副本.jpg

《風水效應的正確認知》

爺曾經在書中和網路文章上不只一次的提過,爺是永遠不贊同坊間大師把風水當神術誤導群眾的,這很容易讓人對風水的效應誤解,以為看了風水(調校)或換了風水(搬遷)就有如神助。

切記,風水只是輔助而不是神助。

當一個人步入劣等的先天大運或流年時,風水的效應被拖洩拉扯,兩股力量較勁時會更顯得難以察覺,實質上有時沒有變成更糟的局面就已經是在潛移默化的改變。

再說,風水效應的回升也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好風水如同聚集財富,效應要醞釀也緩慢,而壞風水不必怎麼聚集效應卻特快。

調整風水換了風水也要在各種人事上、策略上多管齊下去改變,你不能守株待兔,因為他只是改變人生的要素之一。

我說過,在我的風水上真正受用受益的,往往都不是那些急於等待效應的人,這種原理和人腦潛意識的反作用力非常有關。它的奧妙在於,你越急它就越沒有,你不急了它就出現了。

另有一部份反效果風水的情況是,被朋友、同道、同宗的怪论风水布局所惑而不知,知道後又因為關係上的壓力和恐懼不敢輕易移动。

所以,以正確的觀點去看待風水效應非常重要。

01/08/2020    龍爺。

 

 

 

文章標籤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xt738-480x300_副本.jpg

易經卦占之《病急亂投醫》

爺算卦最常遇到的一些狀況是,很多人在事業遇到挫折瓶頸時,就自然會有求於特殊通靈人士、求宗教場所、求奇奇怪怪的大師,求這求那的。

然而這時候所求來的往往不是自己想要的,在所求非人之下,反而是自己無端多了幾層恐懼、壓力和失眠,陷入更加無助和煩惱。這時候可以導致完全喪失自信和思考分析能力,頭腦最易陷入空白,能量跌到最低,仿佛人生穀底。

其實從爺的卦象上看,很多時候卻和各種鬼神信仰無形衝擊無關,而卦中凸顯的往往卻只是他在生活和事業中和人事交往所忽略的承諾和信用問題。

從卦象知道了問題癥結,改變自己的處世態度和生意交際手法,問題就自然迎刃而解。

有時人類遇上挫折不是沒有想到是自己造成的問題,反而會刻意回避或認為大多數並非自己的問題,頭腦想到的反而是被人陷害、小人、運氣衰、沖犯、風水、降頭、無形界等等有的沒的。

爺想說的是,玄學的輔助不是沒有,但切記只是“輔助”而不是“仙術”。爺不是趁人之危的“棍”,要不然所遇非人你是會連續中招而且屎定了。

花無百日紅,人生當然會有低潮期,平時就要懂得未雨綢繆,要肯改變自己的態度脾氣和缺點,改變一些生意上的策略,不要太過固執,吃一點小虧別老斤斤計較,眼光放長遠一點,胸懷大多一點,處理事情圓滑聰明一點,積極正面一點,別事事都疑神疑鬼的嚇自己。

這些才是在現實中影響你賺吃的關鍵。

#處理夜晚緊急信息有感。

2020癸未下旬  龍爺。

 

 

 

文章標籤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322206777_副本.jpg

《迷信和信仰》

無可否認,術數玄學中的命理風水和易經是中國衍生出的生活規劃的統計學,我們可以說它不是絕對準驗,但它原本就不包含迷信成份。

含有迷信部份的大多是古今人類賦予玄學的延伸產物,如儒家禮儀在封建時代結合民間信仰和道教信仰逐漸發展出的民俗部份。

再加上在民間中故事穿插靈異、神蹟、玄奇和玄機部份,才會相互揉雜變成看似包含迷信成份。

俗話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這方面即便是學者都似乎沒多少人有意願下功夫去做出辨識。

多數好此道者寧願揉雜不去辨識是因為越混雜越顯得高明而有價值,因為沒有那種跳出格局再回觀分析讓外界人士知道內情的必要。

要說迷信部份其實除了民間信仰和民俗外,就數宗教最甚了。而且宗教的迷信是經過系統化的,再加上古代王室因為統治手段和政治需求的撐腰與炒作。

這些渲染蠱惑有時並非僅僅在造神方面,更多時候是在統治者或宗教領袖杜撰在配合其宗教本身附帶的思維導向方面。

之後一般平民跟風信仰和流傳,至到今天即便稍微有識者都不一定去詳細分辨,就算有也異常少數。這才是歷經久遠而不衰,默默影響後世子民的厲害層面。

每當人類在駁斥某些學說迷信之餘,其本身卻處在宗教或傳統迷信之中,甚至還會替自己詭辯說;宗教迷信部份是好的。

爺嘗從客觀角度上看,人們經常說要駁斥迷信,但無可否認的,“迷信”二字在某些時候確實是某種“信仰”,是某些人們的心靈支柱。

無論這支柱在實質上是不是在傷害、欺騙、壓榨他們,他們仍然迫切的感覺自己『需要』去相信,否則他們的世界觀和心靈會就此崩潰。

也許從旁觀者角度來看這或許是很可笑和很可憐的矛盾事,但是這種奇妙的心理狀態也會突顯在許許多多不同的層面和領域。

在政治上也經常能觀察到這種現象,人們對自己所崇拜的政客也抱有這種需求,即便這位政客出爾反爾,人們也無法接受任何關於他們的反面說詞。

所以人們選擇去相信的,有時和任何邏輯依據以及科學證據無關,人類頭腦所需求的,有時僅僅是「相信這是真實的」這種“感覺”而已。

我們話說回來,其實多年前網絡上就已經流傳很多靈異鬼魂的視頻和照片,原片其實僅僅是人工刻意合成或是影視的某些片段,而且也早已被證實是虛構的,但仍有無數人趨之若鶩當成是「超自然」現象。

西方也很流行UFO外星人視頻,即便是造假片段也讓他們趨之若鶩奉為圭臬。百慕達三角和麥田圈甚至已經證實是僞科學,但信仰者卻和“打假”的學者撕咬死嗑。

有人說,你事事要講求合乎邏輯理據,不也同樣是“迷信科學與實證”?

錯了,那是“僞科學”,科學根本就不是拿來“信”的,科學是拿來“懷疑”,有懷疑才可能從舊有的物理實證中進步。

所以對於某些人來說,有時“真相”是甚麼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三觀中必須有些“超自然神秘現象”。

或許說,“迷信”和“信仰”有時是人性有選擇性的讓自己時而處在的“矛盾中和”部份,否則現實的世界實在太枯燥無趣了。

22/06/2020     龍爺。

 

 

文章標籤

龍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